作者文章归档:周仕凭

出版过专著若干,国家环境保护部某媒体记者

赵希海:从伐木能手到“绿色英雄”


  本刊记者/周仕凭

  12月14日晚,北京展览馆,“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当舞台大屏幕旁的水幕上出现赵希海的名字时,台下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老人迈着不太灵便的双腿,从舞台后面走上前台。当主持人杨澜将网友转交的手套送到这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满是老茧的手中时,老人说了一句非常实在的话:“我干活不用戴手套,要不了一天,这个手套就会露出十个指头”。台下,掌声再次响起。

  第一次知道赵希海,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专题片中,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退休前曾是远近闻名的伐木能手。退休后,他以一...

Read more

江苏将进入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高发期”


  新华网11月28日消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集中区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7车间27日上午10时11分发生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1人失踪,并有数十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目前,抢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22人死亡,29人受伤。

  今年5月14日,江苏连云港发生液氯泄漏事故,30多人住进了医院。据《现代快报》15日报道:昨天早晨8点20分左右,连云港市泰乐化工厂发生了液氯泄漏事故,造成1名女工中毒及20多人不适,总共有30多人被送进医院。

  能够被媒体及时报道的化工企业安全及污...

Read more

员工到底需要培训什么


  我以前在一家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做宣传企划工作,所以虽然现在是在做新闻,但企业界的朋友、特别是好朋友还是比较多的。昨天,我的一位好友说,近日要到北京参加一次培训。

  可以这样说,我的这位朋友可以说是好朋友,当时我在总公司搞宣传,他在子公司搞宣传,下班后喝酒唱歌,好不热闹。所以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非常好学就是他的一大特点。这次到北京参加培训就是例证。

  说到培训,想起一位老总有一次在喝酒时说,企业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多,但总感到在整体上是投入不少而产出不多。的确如此,企业家都知道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在培训上吝啬,另一方面花钱之后又不见多大成效。

  培训员工主要是培训什么...

Read more

让“垃圾山”变为生态区的王军


  让“垃圾山”变为生态区的王军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会城市的垃圾场,生态重灾区。可今年10月,2007年F1摩托艇世锦赛亚洲首站大奖赛在这里举办;11月8日至9日,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这里举行,并设立永久会址;2011年,这里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个地方就是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

  浐灞环境的改善,王军是个关键人物。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跃早在2005年就评价道:“平生第一次看到官员把环保看成头等大事,把(环保)工作落实得这么细。”而王军则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要做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

Read more

水是“天上天”


  水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这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命题。

  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水是五行之母。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与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写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中国古代诗人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Read more

“生态文明”成为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


  虽然在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中,环境、资源等外部约束性问题,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在11月15日上午,当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开幕式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定义为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时,仍然让人为之振奋。

  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文明理念,植根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西方社会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这一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国家的政府理念,使得工业文明对自然造成的损害,无论是以环境污染还是直接健康损害的形式表现出来,都开始逐步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中国在政策层面最早提出“生态文明&rdquo...

Read more

实现“生态文明”目标必须注重“四个文明”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提出了五个奋斗目标。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而第五个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首次提出...

Read more

一个剪报老人对环境的忧虑


  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的一个大杂院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30余年来坚持剪报300多本,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2001年开始,老人对有关环保的新闻产生了越发浓厚的兴趣,到目前为止,老人已经剪出了厚厚的八本《环保观察》,这位老人就是李福增。

  李福增出生于1933年,小学没毕业就到北京学徒,1952后参加工作,先是在北京百货公司,后来在东四街道办工作到1993年退休,主要负责居民和文教方面的工作。老人说:“我文化程度不高,知识少,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想把不懂的东西从报上剪下来,积累些知识。那时候多是讲政治、讲革命,报纸上不讲环保,老百姓知道得也少。...

Read more

金秋时节话螃蟹


  金秋时节话螃蟹

  周仕凭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金秋时节,菊黄蟹肥,早在魏晋时期文人就把赏菊、吃蟹、饮酒、赋诗作为一种风雅活动,回想古人持螯赏菊的情景,宛如看到了一幅国画大师范曾笔下的人物画。

  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还要钳人,开始吃蟹的人确实需要有些勇气,如果不是眼睛饿绿了,谁敢吃这个横行霸道的东西。

  我的老家在连云港灌云县的五图河边,记得小时候,螃蟹这个东西是少有人吃,很多家长在秋天逮了螃蟹后,把它的蟹钳扳掉,然后扣一根线,...

Read more

十七大代表周海江的绿色追求


 
  说到江苏无锡,现在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昔日“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淼”的“太湖明珠”,而是今年六月初太湖大规模爆发蓝藻的水污染事件。毕竟这次水污染事件给很多人提出了“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两难选题。

  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洗衣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江南水乡却没有干净的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说这句话的是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经济的发展伴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他深深意识到保护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

  环境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