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学良

丁学良,出生于皖南农村。在国内断断续续受过不完整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984年赴美国留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通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和全球化。虽去国经年,仍然抱着有朝一日回国内最好的大学执教的一线希望。

丁学良:把大学当老国企办,没出路


丁学良:把大学当老国企办,没出路

 

记者 张弘 采访丁学良。《新京报》编者按:大学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关大学功能,大学制度,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在学界产生了很多争论。今年是北大建校110周年,大学问题再次被人们提起,2008年5月4日,本报推出了16个版的北大110周年特刊,全面梳理北大历史,希望以此来审视当下的大学状况。特刊推出后,在学术界及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就相关问题,我们再次采访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丁学良。 ( http://www.tecn.cn )
    
   ...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精英对“软实力”错误理解


中国精英对“软实力”理解的盲点FTChinese.com 中文网<丁学良专栏>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来,对国家实力的理解,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报刊喜欢用的统计数字是每年生产多少吨钢铁和水泥等等。如今,中国的官员们热衷谈论的,除了这种经济的硬实力指标外,更愿意讨论如何提高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

多数人都知道,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资深教授约瑟夫·奈提倡的,他和他的同事们竭力使之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个主流框架。这个概念在19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以来,也确实在各国大行其道,并迅速进入中国,变成...

Read more

中国再崛起:期待文明投射力


中国再崛起:期待文明投射力

 

 广州日报 赵琳琳

中国经济再崛起——国际比较的视野
丁学良

  中国GDP数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排位一再上升,近几年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但成为国内学界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国际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而丁学良教授认为,实际上,直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一直大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而对于中国经济最近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和国内都称之为“中国经济再崛起”。

  丁学良教授新书《中国经济再崛起——国际比较的视野》日前由...

Read more

中国增加“软实力”的不二法门


中国增加“软实力”的不二法门 FTChinese.com 中文网 <丁学良专栏>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里,它的国内经济产出总量每过八年就翻一番即增长一倍(至少在官方统计表上是如此之高)。在从1987年到2007年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8%,攀升到占8.8%,增长了将近五倍。假如在这期间中国的“软实力”能够有它们一半的増长幅度,那该有多好啊!——相信许许多多的中国政府官员都会抱有类似的想法,可惜这仍然是一个梦想。直到今天,中国还只是一个“硬件”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远非“软件”——包括政治社会价值这类软件即“软实力”——...

Read more

大震能否推进“良治”?


大震能否推进“良治”?FT中文网<丁学良专栏>

  [海内外对中国这次救灾的正面评价,目前正处在一个翘首以待的观望点上:灾后重建刚开始,中国政府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会利用这次地震中展现的多种形式的开放要素和活力,催生在“良治”建设方面,迈出明显和坚定的步伐?这不仅是中国国内公众高度关注的,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治理简称“良治”(good governance),是指决策的过程及其贯彻实施的结果,均体现出公正的、有效的、可以客观检验的一系列标准,因此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良治是十多年来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最为重视的领域之一:若治理不良,一个社会自己的潜...

Read more

丁学良:可在海南建两岸和平统一试验区



[据海南网报道] 2008年4月26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应邀在《大特区讲坛》(海南省图书馆)发表演讲时,建议海南做一件别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与台湾的马英九政府合作,在海南建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试验区”。

丁学良教授特别看好2008年5月即将履任的马英九先生。他认为,北京的中央政府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与台湾合作,在海南或福建沿海地区建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试验区”,从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上融合两岸的优越要素,缩小双方的体制差距,建造从上到下、从官到民的互信,这对海南、福建和全中国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丁学良早在1993年10月就有专文提倡这一观点,参阅他的《共...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大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放权


中国大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放权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新闻宣传中心  采访: 左静 李翚  编辑: 刘洪亮    
6月24日,丁学良教授应邀来我校,面向各级干部做了一场演讲《从国际经验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制度》.随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从您的论著与演讲中,我们有这么一个判断,就是您认为“中国大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哪一方面都存在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而问题的根本不在于金钱(经费的投入),而在于制度,在于中国自1952年后中断了与国际主流接轨的大学制度与办学...

Read more

不能强迫所有人都服同一剂 &quot;爱国主义&quot; 处方


不能强迫所有人都服同一剂 "爱国主义" 处方

-- 与于威女士等几位媒体人和学者的对话

  

丁学良:我在看待最近这几起大的事件,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过去发生的这些事,包括奥运火炬的传递在国外发生的一些事、大地震这些事,我跟你们一样很关注,但是我关注的角度跟大部分人是非常不一样的。不是因为我做出了跟你们不一样的选择,而是我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跟你们不一样。    

我是1984年出国的,在海外待了24年,学习工作生活旅行等等。在国外待了24年,如果我对所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想法还是跟你们一模一样,我这24年浪费了,干吗出国呢?你什么也没有学到,...

Read more

“二民主义”的台湾


“二民主义”的台湾

FT中文网丁学良专栏

[ 台湾政治主流从“三民主义”变成“二民主义”,是过去20年中最重要的变化。如果中国大陆还认为中华民族主义能够成为两岸交往的支点的话,那么,由此而制定的对台政策,绝大部分是不会结果实的。因为,台湾政治的社会基础已经走过了“三民主义”的阶段,现在是“二民主义”稳步发展的阶段。]

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来,所有涉外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也是最多变的难题。几天前我一早起来,就被国际媒体的报道吸引:中国大陆与台湾间的周末包机正式启航。这在国际上是个极受关注的话题,把它看成是亚太地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这也是大中华区域内重要的良性...

Read more

为何没人仇视袁隆平阔手买豪车?


为何没人仇视袁隆平阔手买豪车?

大丫山

7月19日上午,袁隆平院士在车展上参观各展区展出的小车。来源:南方报网

 

近日,《袁隆平陪老伴逛车展称酷爱汽车已有六七辆》的配图新闻热爆网络。报道说,袁院士"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还被一辆"奔驰敞篷车吸引"。与往常网络中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买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7月25日《南方日报》)

长久以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中充斥着对富人财富的质疑和为富不仁的指责。可面对袁隆平院士的"阔绰出手",这些网友不但不指责和质疑,反而一致支持,的确耐人寻味。

世上没有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