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守刚

1971年生,江苏建湖县人。经济学、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法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外国法律史。

1997.7—2001.6先后任职于君安证券研究所、君安证券上海总部、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
2001年7月回上海财经大学任教,就职于公共经济管理学院
2004.9至2007年9月,在复旦大学从事政治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政治。

研究领域
财政学理论、公共生产理论与政策、西方立宪主义史、宪政理论、当代中国政治

经济学和法学博士论文都已出版,分别为《中国公共生产探源与政策选择》《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

中国会走向国资委控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吗?


  
  观察当前中国的现状,似乎出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国家通过国资委,在大规模实现经济主导权的集中。一个国资委控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似乎正在形成,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所谓国资委控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说的是国资委通过种种方法,集中了经济主导权,掌控着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向。今后即使有私人资本存在甚至壮大,但总体经济权力却始终掌握在国资委手中。

  从趋势上看,国资委至少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对国家经济主导权的集中。

  首先,通过国资委,实现对国有企业管理权的集中。原来的国有企业,名为国有,实为部委局所有,所有权和监管权分...

Read more

该苛求余杰这样的人吗?


  前几天,在盗版书摊上买到了余杰的《天安门之子》(也只有盗版书摊才能买到),翻了翻,一个最大的感觉是,这些年来余杰似乎没什么进步。依然是爆料的揭丑,激情的谴责。喔,与过去相比,好像也有些新东西,比如他改信了基督教,写作的视野范围也已从国内扩大到伊拉克,还有就是,将原来格言式的短段落发展成不短的文章。

  余杰曾经是我的偶像。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阅读《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时,那种激动与彷徨。今天想来,那种激情和澎湃,应该是青春应有的象征吧?不如此,何以证明曾经年轻过?

  忘了是谁说的,如果年轻时你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就没有良心,如果中年后你还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就没有...

Read more

下台一鞠躬


  今天中午,我的一个MPA学生提起,一名我曾在入学面试过的MPA女学生,在论文答辩通过后不久,就因车祸失去了生命。不禁心中一痛。联想到四川大地震以及我自己亲人的患病,由不得对人生的无常和现代社会的风险,喟然而叹。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社会越发展,风险也似乎越高。当然,种种避险工具和分散风险的制度也应运而生。一个不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社会,不是一个现代社会,它将会遭受到太高的不应有的损失。像鸵鸟那样无视这种风险,肯定是不可取的。等风险真的来临了,后悔是没用的。就像有人提倡的股份合作制,就属于忽视现代社会风险的一种企业制度。它使得个人的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集中在一个企业,不能有效地...

Read more

一个西藏,四个问题


  最近就西藏发生的事情所作的宣传和评论,再一次显示出我们宣传部门的笨拙。一个本来明明自己占理,可以理直气壮说清楚的话题,却通过管制新闻、封锁论坛的手段,把主导权统统让给西方媒体,让别人整天胡说八道,自己只会苍白被动地辩解,拱手让出舆论高地。

  这一次西藏到底发生了什么?由于资讯缺乏,我难以评述。但是西藏问题却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事情,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宣传力量,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一个西藏,仔细想来无非是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宗教问题。由于西方历史上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曾经造成非常惨烈的后果,所以西方人对宗教问题非常敏感,这也是西方人支持达赖的主要原因(不要总是用阴谋论...

Read more

期待中国的《人间喜剧》


 
  恩格斯曾将文艺复兴时代称为“需要天才并且诞生了天才的时代”。中国这几十年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只是说大,没有道德含义)。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需要伟大的作品。这种作品之伟大,不在于为领袖树碑立传,吟唱什么“春天的故事”,更不在于翻炒帝王将相那些腐烂臭事,让他们再活500年,而在于像巴尔扎克描绘19世纪法国那样,描摹当代中国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的《人间喜剧》。

  这样的人间喜剧,能将这个时代各色人等的生活百态表现出来,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怎样在这个时代舞台上活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能够让...

Read more

评许小年“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一文


  2月18日《经济观察报》上,许小年有一篇文章“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看了之后,不禁为这位从经济学(金融学)领域贸贸然闯入政治和历史领域的教授捏把汗。如此的无知,竟然真的无畏到敢跨领域夸夸其谈?

  从政治结构来定义,“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早已是政治学界和史学界的常识性知识。我非史学界人,但就我所知,至少钱穆老先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清晰地讨论过这一问题。问题很简单,现象很直接,从秦到清的官僚制度,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制(feudalism)一词即来自于封地或采邑(feud))当然不同,还需要许小年长篇大论再...

Read more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政治构架研究(二)


  四、制度化分权政治构架时期(1993年后)

  20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项“政策”,而没有形成一项“制度”,也就是说分权的政治构架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临时性”的,而不是固定的制度。将已有的有关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分权措施制度化,使之“不以领导人的变换而变更,也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90年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这一时期制度化的最重要成果。在制度化分权的政治构架下,政治体制改革仍...

Read more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政治构架研究(一)


       政治关系到权力的配置与运用,政治构架就是权力运行的基本约束方式。财政是政府运用政治权力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财政体制因此就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政治体制,涉及到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与构架。1978年后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变革,既是在一定的权力运行构架即政治构架下进行的,同时又是中国政治行政体制变革的一部分,而这一政治构架本身又处于不断的变革过程中。

  关于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只有经济体制的变革而没有政治体制的变革。这种看法是缺乏依据的。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来看,经济体制和政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