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邱华栋

邱华栋,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现为《青年文学》杂志主编。20年来,写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猎户星》、《单筒望远镜》等7部;中短篇小说150多篇,散文、随笔、评论多篇,诗歌700多首,到2006年一月为止,结集为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咯纳斯》、随笔集《私人笔记本》、电影研究《电影大师108将》、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游记《日本意象》,以及诗集《花朵与岩石》、《从火到水》等各种版本一共60多种,500余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发表和出版。获得了上海文学奖、山花杂志文学奖、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等10多次。

“《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评选揭晓


 

 

5月30日,“《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在浙江慈溪市隆重颁发。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著名作家莫言、刘震云、阿来、苏童、熊召政、严歌苓等作家、评论家五十多人,参加了气氛热烈的颁奖会,同时,还举办了慈溪作家作者作品研讨会和文学专题讲座,会后,作家们还进行了采风活动。

为表彰汉语长篇小说的卓越成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慈溪市委、慈溪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承办单位为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慈溪市文联、慈溪市作协。该双年奖每逢双数年颁发,双年奖评选范围为颁奖年度前两年内在中国大陆首次发表的原创长篇小说,双...

Read more

邂逅邱华栋


谭功才

促使我写下这个文章,只是源于和著名作家邱华栋邂逅之后的一次对话。

应该说我和华栋兄还是有些缘分或者说渊源的。之所以称呼他为华栋兄,并没有攀附的意思。他回复我的信息称我为兄,惭愧之余便只好反过来称其为兄了。其实,论年纪我还比他蠢长一岁。我说,见到您真不容易啊!睿智的华栋说,见到你更不容易啊。想想也是,无论是一个著名作家要和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或者说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作者要和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见个面,还真不容易。

市委宣传部给了我们一个和名家见面学习的机会。

此前的一次文友聚会上,增城的东荡子就曾透露说本月省里有一个“三名”笔会要在中山召开。27号中午接到通知,要作...

Read more

《鳄鱼街》和《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最近,两个短篇小说集值得一看。《鳄鱼街》和《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鳄鱼街》是我的朋友杨向荣翻译的,小说家瓦当担任了责任编辑,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作者舒尔茨,善于把现实生活以荒诞的手法给予表现。这个集子很全,译文很好。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些什么》,是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小二翻译的,也就是汤伟翻译的。这个人是一个卡佛的发烧友,可是我觉得奇怪的是,他给人文社翻译的卡佛自选集,怎么显得罗嗦呢,那个集子里经常有超过一万字的短篇,可是这个译林社刚刚推出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就特别好,收录了17个短篇,译文也很好。显示出非凡的简约的风格来。

   ...

Read more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与局内人


  在加缪看来,生活就是荒诞的。
  加缪之墓。
  “我在这里明白了什么是光荣,那就是无节制地爱的权利。”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谈到阿尔贝·加缪的时候说:“他有着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阿尔贝·加缪的特点就在于不断地思考人的处境,他的小说总是在严密和严格的叙述背后,有着广大的哲学追问和终极价值的寻求。

  

  阿尔贝·加缪1913年出生于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一个...

Read more

转贴:关于google事件:我在欧洲呆了8年 忍不住来说两句


:作者: bossyy2 

最近google事件,看到这么多人,先就不分青红皂白支持google,骂政府,我特别难于理解,因为照我看,google想要一个“治外法权”,这不是想回到1840么, 美国连国务院都出面了,一个商务上的事情,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炒作了,这种情况下,你们还支持他,脑子进水了吧? 实在忍不住,出来扯扯淡:我的大中小学在国内上的,大学在北京,之后留学,混了几年拿文凭,然后也在海外工作了几年,现在还在,前前后后在欧洲呆了8年了,可以说多多少少对于西方社会有点了解
我想说几句自己的想法:

1,西方的民注自由这些,好不好? 对普通百姓,是好的, 但问题是, 西方的这些东西...

Read more

《阿凡达》涉嫌抄袭?


    俄罗斯一家报纸认为,詹姆斯.卡梅隆的这个电影故事,“抄袭”了苏联作家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出版于1962年的科幻小说《正午:22世纪》。那部小说当年曾经发行数百万册,讲述了发生在公元22世纪里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而且,潘多拉星球上的人叫做纳威人,发音和詹姆斯.卡梅隆所描绘的纳美人很相近。俄罗斯人呼吁“逮捕抄袭者詹姆斯.卡梅隆”,但是到2010年初,詹姆斯.卡梅隆和电影发行公司并没有表态。

  我是偶然看到一些材料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找1996年出版的中文书《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分类文库:科幻小说卷》,其中,收录了《正午:22世纪》中的五篇相互有联系的...

Read more

这样的省长骨子里还是霸道


   

 

 

 

谈起因:她支吾说是《人民日报》的

  新快报:网上盛传你与京华时报记者发生了冲突,您能谈一下吗?

  李鸿忠:我请教她“您是哪个新闻单位的”,她说她是《人民日报》的。我就又问她:“你是《人民日报》的吗?”她就支支吾吾没再答了。后来我们得知她不是《人民日报》的,是《京华时报》的。不过《京华时报》也没关系,我觉得每个媒体都有采访啊、新闻监督的权利,这都很正常。我觉得就理直气壮地说《京华时报》就好了,没什么问题。

  谈拿录音笔:担心不是记者就拿了看看

  新快报:舆论好像集中在女记者的录音笔上。

  李鸿忠:...

Read more

在内心的花园里


文坛外写诗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写得好的,一个是车延高,另外一个是胡浩。这两位所从事的工作和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诗作却能直指内心的广大与微妙的悸动,实在是因为天生就有一颗诗人之心,和一个为诗歌仰天而唱的歌喉。

胡浩,湖南人,少时就喜欢文学,喜欢诗歌,后来所学的专业却是经济学和金融。毕业之后,在天南海北一路走过,在地球上很多角落都留下了足迹,比如,在瑞典银行工作的时候,那里的冬天大雪纷飞,他却不忘悄然地学习瑞典诗人特朗斯特吕姆的诗篇;在香港中环那些金融机构的玻璃幕墙大厦间游走,他也没有忘记去发现诗歌难觅的一点踪迹,在越南、巴西、南非、法国,在地球上的边边角角,无论是哪个季节、哪个城市、...

Read more

《红楼梦》梦外梦


我听说,“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不如以前了,这才又请老将出马,这不,又请刘心武来讲《红楼梦》了。心武师从人到文我都很熟悉,因为,当代文学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开端,绝大部分论者现在都还认为是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1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这篇小说,从此,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开始了。

现在来阅读《班主任》这篇小说,肯定会觉得艺术上有些粗糙,但是,从1977年的角度看,这篇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小说却有着振聋发聩、直指人心的力量。《班主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刻画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世界,在一个需要清理历史、轻装上阵的时刻,它为时代向前走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以鲜明的文学形...

Read more

翁贝托.埃科,“当代达.芬奇”《玫瑰的名字》新上市


 

 

 

我不知道世界上活着的作家中间,还有谁能比翁贝托.埃科更聪明、更渊博。这个集小说家、符号学专家、语言语义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散文家、神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早在10年前,法国一家报纸在向其他作家评论家发出了“谁是在世的最伟大小说家”的问卷,后来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加西亚.马尔克斯名列第一,翁贝托.埃科和约翰.厄普代克并列第三。因此,他被称为是“当代达.芬奇”,因为只有达.芬奇的博学多才才可以比拟他。

2007年3月6,这一天是北京乍暖还寒的春天光景,翁贝托.埃科来到了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堂里,面向中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