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戴非

资深金融分析师,澳洲名校金融硕士(Macquarie University) ,曾任职澳洲金融机构、中国基金公司,崇尚趋势、价值投资。

QQ:20858563

全球变革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冲突等多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严重阻碍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变革是唯一的出路。对上述问题与日俱增的担心可能导致另一些强大的力量被忽视,而这些力量正在塑造着全新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最新提出了影响全球变革的十种主要推动力,笔者颇为赞同,本文就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他的发现。

  

首先,不论政府,企业界还是公民社会,任何团体都无法独立解决当今世界遇到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解决方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医疗卫生这样的问题时,全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全面配合。

  

第二,...

Read more

从苹果兴衰看国家战略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无论政治体制、决策机制以及财经、科技、教育、工农业各项支撑基础,美国客观条件基本未变,国势却江河日下。归根结底,形成变局的因素之一,应该归诸于当年华府在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在战略评估上的严重缺失。这说明战略谋划是否得当,对于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而且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这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及各项支撑基础。
 
近年来海内外学者谈论国际热点问题时,有一个近乎众口一词的说法:涉及北京内外施政得失利弊,结论都归咎于体制问题。若干学者也归类于人谋不臧,可是,若作深层次的探究,则仍然归因于体制问题。
 
应该说,决定国家兴衰的最有活力的要素,是领袖的...

Read more

中国需加速改革应对欧美债务危机


时隔3年之后,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海啸再度袭来,这次,危机的主题由“次贷”演变成“主权信用”,而更令投资者胆寒的是,全球经济的“巨无霸”美国率先丧失了3A主权信用评级,再加上欧洲主权债务风暴濒临失控,意大利和西班牙告急,进入8月以来,全球股市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寻求黄金、美国国债避险。
 
事实上,起源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结束,只是各国政府和央行不惜一切代价的刺激政策使得全球经济和股市暂时恢复元气。但造成危机的...

Read more

美国困境


       美国,这个全球第一超级大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问题,债务危机、增长乏力、就业低迷、政治斗争,一系列的挫折正日益蚕食着这个国家的根基,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

    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美国总统奥巴马731表示,民主、共和两党领袖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以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减少联邦预算赤字并避免美国信用违约。该方案要求在2012年底前将债务上限提高2.4万亿美元,同时削减2.4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

    尽管美国两党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有关协议,但最难的问题...

Read more

奋斗在新的征程上


德国,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古镇,一座灰白色三层楼房里,常会出现一些黑头发黑眼睛的游览者。他们虔诚地拜谒,深情地凝望,上万条中文留言中最多的字眼是,“伟人长逝,思想永存”。

  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马克思未曾想到,他与他的思想会成为一面旗帜,导引一个东方大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挺进,红色狂飙席卷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就此改变。
 
90年前的7月下旬,当来自中国各地的13个人在上海、嘉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他们大概不会预见到这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新生小党,在经历了一个半甲子的风吹雨打后,竟能茁壮成长...

Read more

中国汇率政策必须改变


通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笔者相信,中国的通胀已经被严重低估,而高通胀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被动投放巨量人民币,汇率制度不改变,就无法有效控制住通胀的货币源头。
 
我们可通过两个角度认识通胀,一个是物价角度,一个是货币角度。物价角度观察通胀,只能看到现象,最终找不到根源和解决办法,如果以管控物价作为应对通胀的措施,最后不但不会实现效果,还会顾此失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应该从货币的角度来认识,也应通过货币的途经解决。
 
回顾中国近年来的货...

Read more

保卫“生命之源”


                       
今年夏天中国长江中下游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水资源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经济繁荣,我们必须高度正视这一问题,保卫我们的“生命之源”。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Read more

国际板的困惑


伴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今年的暴跌行情,近期“呼之欲出”的国际板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本已元气大伤的股市再次破位下行,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本质再次暴漏无疑,而这次竟然又向外资敞开了融资之门。笔者并不是反对国际板,关键是在我们的资本市场诸多制度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打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旗号推出国际板,岂不是“竭泽而渔”?
 
国际板的好处主要在于:一是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平台。且信用评级较高及公司管理机制较为规范的国...

Read more

高端装备制造助推大国崛起


中国经济正在驶入结构转型、体制变革的深水区,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和振兴至关重要。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积极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是发达国家谋求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战略重点。
 
据《上海证券报》的最新消息,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当中,待完善后再上报国务院,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出台。规划征求意见稿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为国...

Read more

评“高盛看多中国”


高盛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大鳄,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巨额国际资金的流向。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调整再次印证了高盛的判断。
 
4月11日,高盛发布研报建议客户“在原油和其他市场走势逆转前,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并预计未来几个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将大幅回调近20美元。随后布伦特期油价格便于4月28日见顶于126.34美元,5月6日触及104.78美元的近期低点,下跌了21.5美元。高盛唱空的背后必定有其目的,笔者认为可能代表了美国政府的意图,因为居高不下的油价将阻碍美国经济的复苏,为奥巴马连任带来阴影,借高盛之口以经济基本面等冠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