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头“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中的4个英文字母被隐去,变成了“Final Times”(最后的时报)。整个头版也被浓重的黑色笼罩,头条只两个德语单词:Endlich schwarz,意为“终于黑了”。打开内页,一幅漫画夺人眼球——一名卖报员说:“一份不错的日报?我推荐《德国金融时报》。”而顾客则是一位手握镰刀、身穿黑袍的死神,他接过报纸说:“好,我会带走它。”
——这是2012年12月7日...
作者文章归档:任殿顺

出版业必蹈唱片业覆辙
读罢《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宋柯:中国唱片业的衰落原因》,感慨万千。宋柯的所有叹息和无奈如今都在出版业重复,而且,出版业所面临的环境跟当年的唱片业 如出一辙:同行之间毫无凝聚力、无序竞争自残互残、移动大鳄强势杀入、分成比例五花八门、优秀人才加速流失……长此以往,出版业必将重蹈唱片业覆辙。
记得一位媒体同行前辈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年前,他所在的期刊社收到一篇投稿,主题是“数字出版浅议”,文章论证如何把出版社的各种资源记账成“数 字”以方便管理,是为“数字出版”。从电子出版...
出版业争宠运营商
在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正成为数字兵法的核心要义。
在过去3年间,凭借先天的入口优势,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企业,预计今年营收将超过25亿元;而中国电信天翼数字阅读基地和中国联通“沃阅读”也都发展迅猛。在强势运营商平台面前,传统出版机构越来越像受气的媳妇儿,而作为“娘家人”的新闻出版总署则在努力“和亲”,一场波及面更加宽广的数字出版大戏正在上演。
版署三度“屈尊”
三个夏天,三场签约。继20...
阅读应用,一块难咽大肥肉
两年前“百团大战”争做数字阅读器的局面,如今正在移动阅读应用(App)领域重演所不同的是,前一次是硬件,这一次是软件,但是目的却十分一致——抢夺移动互联时代阅读“肥肉”。
中国知名咨询机构艾瑞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阅读类App已成为继游戏之后的第二大主流应用,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手机阅读。而据《出版人》统计,目前在各种手机平台上已有近百款阅读应用软件,多看书城、云中书城、掌阅、网易云阅读……这些功能、体验各异的App已成为数字阅读领域独特风景。
...
我们是否需要自建数字出版平台?
“当下业内业外都在为数字出版搭建平台。为什么要搭建平台?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怎样搭建平台?”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季守利同志的一条微博引发业者广泛议论。
笔者的博士论文曾想尝试用模型来解释这一问题,但得出的是我自己都不满意的结论。在中国真正的理论指导不了实践。而苍白的实践又被总结提升为所谓的理论。在这里,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回答一个问题——对于出版业,特别是中国出版业而言,是否需要搭建自己的平台?
平台是个宽泛的概念,按照出版业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内容生产、管理支撑平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也涵盖在其中...
透视中外出版业的差距
从几组数据看我国与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业的差距
——兼议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标准
2010年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同志提出:今后10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一宏伟蓝图的描绘,为未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应用到新闻出版领域,一个国家新闻出版业的强弱,可以从该国新闻出版业在国际中的话语权、新闻出版产业的竞争力、新闻出版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新闻出版产品的竞争力4个层面来衡量。其中,国际话语权可以从国际传播效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E-reader退烧,路向何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作为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的一大动力的电子书阅读器产业在风风火火一年之后便遭受严重挫折。在2011年的前7个月间,汉王股价大跌销售乏力,方正停产文房并转攻软件开发,盛大将锦书从盛大文学剥离,爱国者电子书高管集体离职……去年火爆的阅读器产业转眼间热度骤降,让人唏嘘不已。
降价引发连锁效应
近两个月,行业“带头大哥”——汉王科技股价一路狂泻,令人揪心。继5月宣布上半年预计亏损9000万至9800万元之后,7月15日,汉王科技再度发布201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手机阅读:数字出版第一推动力
“数字出版是一把虚火,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长肉。”这是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总裁沈浩波2010年1月为《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时的发出的感慨。今年5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沈话锋一转,称“除手机阅读之外,中国的数字出版完全走到绝境”。让沈浩波态度转变的原因只有一个——磨铁从手机阅读中赚到钱了。
对苦于淘金数字出版的传统出版机构而言,手机阅读是一座金矿,而磨铁只是众多挖矿者的一个缩影。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700万,较去...
数字出版的经济原理、逻辑基础、产业特点、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
博士论文终于告一段落,3年间,数字出版产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产业融合的加剧,让很多命题越来越难以被三言两语所说清楚。做了6年出版行业的产业记者,关于数字出版的论文、报道和专栏写了有近30万字,接下来的时间,我将陆续把3年来的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我这些谈不上深刻的思考和记录,能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点点帮助。
我将通过以下几组命题,来阐释数字出版的经济原理、逻辑基础、历史溯源、产业特点、商业模式、定价机制、版权机制、运营模式,等等,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也请多批评指正。
(1)概念失范下的数字出版界定——何为数字出版?何为网络出版?何为电子...
电子书阅读器产业链竞合博弈分析
从2008年开始,美国亚马逊公司的KINDLE和日本索尼公司的e-reader电子书阅读器开始大卖,在全球范围内卷起一场新的阅读革命。在中国,随着汉王科技、易狄欧、北大方正等公司纷纷进入该领域,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硝烟四起。
电子书阅读器作为融合内容产业、IT产业、电信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新生产物,其产业链和价值链构成较为复杂,上游联着内容提供者(作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中游有虚拟运营商(亚马逊等)、电信运营商,下游为硬件和内容的消费者。如果将电子书阅读器看作一个平台的话,由其构成的产业符合典型的“双(多)边市场”特征,本文尝试从产业链构成、产业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