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
   我是一位对人本发展与管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的学者,一个在大学里专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职业责任的教书匠。我自以为很真诚、很敬业,但也很愚钝、很固执;关于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往往也很努力去理解感悟,但常常“只会说不会练”;关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也常常试图纳入自己的“人本”思维框架去关注,但有关评论很可能在正统观念看来有点“异端歪说”。希望来我博客访问的各方朋友,都能以自由宽松、海涵包容、平等互动的心态,与我交流、对话、切磋,让我们把“李宝元博客”经营成共享知识、思想、情感和快乐的人间乐园!
   欢迎你时常过来做客!希望你记住我的BLOG地址,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

李宝元主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案例教程》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以“以人为本,战略性激励”为主线,12个中外著名企业的典型案例材料为主轴展开,形成一个包括战略原理、战略变革、战略焦点和战略整合四篇12章内容的完整理论框架体系。

   每章分别以“主题案例”、“背景知识”和“研讨提示”三节模式来编排,先展示主题案例材料,接着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最后附以相关文献、背景资料和补充案例,以及进一步参阅的文献资料索引和讨论问题提示。

   本书...

Read more

如此“成功”术,谨防被忽悠!


     以前从来没有观看“活灵活现”的唐总,刚才特意在网上跳跃式地查看了他在大学演讲的几段视频,看到的场景感到真有些“惨不忍睹”!浑身起鸡皮疙瘩。

    例如,他自鸣得意、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当年在美国当“假律师”时,曾“成功”帮助过一位向面试官按照“中国惯例”行贿300元的老太太,在他的“点拨”和“教导”下,在庄严肃穆、众目睽睽的法庭上,如何如何利用“花言巧语”,将中国式“走后门”行贿行为硬强词夺理地说成是按照美国人习惯给面试官“服务小费”,结果竟然把美国法官“成功”地忽悠得了,在“无比感动”之下宣判老太太无罪释...

Read more

一个“真诚而勇敢地欺骗所有人”的成功人士


本来不主张“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甚至有些反感“就事论人”,但是,昨天 唐骏先生在沉默一周后接受Famous记者陈炯电话采访时,关于“真诚”、“欺骗”和“成功”及其关系的一番“泛泛”谈话,使我不能不一反初衷“就人论事”,谈谈自己在这个话题下的“人生思考”或曰“人本观点”。

为避免发生误解,根据《新京报》2010713B12版报道,将有关对话摘录原文如下:

记者问:...

Read more

土洋学文凭造假门,官本位教育是罪魁!


其实,这世界什么都没有,唯有“真善美”。正因如此,这苦难的人间才变成值得芸芸众生流连忘返的所在。所以,我时常告诫学生说,你对什么都可以不信,但千万不要对“真善美”失去信心!你要得到“善”和“美”吗?那就做一个“真人”吧!如果做不到,至少做一个“求真的人”也是不错的。但可叹的是,在我们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即使做一个有底线的“不假人”都是难上加难的。

如果要大而化之地追究,我们几千年来难以“实事求是”的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叫我说,官本位、大一统的科举应试教育体制,以及在这种体制下“虚假”运作的教育机构,特别是那些“假模做样”误人子弟的教育工作者,要承担首要责任。本来,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的...

Read more

“压倒一切”与“把一切压倒”


近年来,市场化改革进入胶着状态,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凸现,官员明目张胆的腐败行为不断经网络媒体曝光,民众维权意识也渐次觉醒,大大小小的群体性冲突事件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以“稳定压倒一切”、“一切为了和谐”为宗旨,借助硬性的、一刀切的、雷厉风行的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层层施压来就事论事地堵问题、出对策,大有行政性计划体制复辟回潮之势。结果,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和冲突却不断累积,最终把一切正常的市场化改革举措、方向对头的进步行为压倒,令人堪忧。

面对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流感)、大型仪式性集体活动(如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传统行政性计划体制“以压倒一切的势头...

Read more

《人才规划纲要》:顺口溜语录,微博式点评


6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有关领导人和专家给出了一系列有“顺口溜”通俗性的精彩解读。今天下午,由于受一个茶座聊天的刺激,使我突发冲动,想从有关文本中摘录几点警句给出“微博”式点评,以博网友一笑。

²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

——如果将这六对词组错乱替换,例如“科技是根本,教育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这能读通吗?如果能,这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晕!

²《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新中国成立都60年了,早干什么了?为什么突然制定这个“第一个”规划?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几...

Read more

富士康有“罪过” 教育界要反思


答《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问

 

.您认为富士康员工接连自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自杀事件,其导因无外乎内外在两个方面。从内在方面看,为什么这些系列事件都密集型地发生在20左右的青年人身上?这显然与他们个人“身心”和“精神”方面修炼不到位有关,本来已经到了担当责任的成年了,但在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试教育”大环境“熏陶”下长大的80后、90后们,无论所谓“成才”或因种种原因未能“成才”的,结果到了该成人的年龄走...

Read more

李宝元《绩效管理:原理 方法 实践》出版!


   李宝元《绩效管理:原理 方法 实践》日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教育分社正式推出!

 

     前言

    《绩效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充分汲取现代西方各类组织绩效管理经验精髓要义,立足中国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和本土实践,广纳中外组织绩效管理学文献经典思想和方法,紧紧围绕“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战略整合”这个核心主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介绍和全景式展现了工商企业组织、政府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绩效管理领域的精要思想方法、典型运作案例和精炼操作技术。本书撰写时作者给自己设置的特定“绩...

Read more

中国博士群落生态万象素描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在某论坛上“放炮”,断言“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有媒体盛赞他“一针见血”,但立刻有学者(如熊丙奇)拿出教育部官方数据,学究式争辩说“最大的博士群落还是在高校、科研机构,而不是官场”。其实此相互对立的判断各有其针对性,任何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心知肚明,无须太多争执。博主以为,对于中国博士群落,与其笼而统之断言“最大”在哪儿,倒不如具体描述一下多少年来我们中国本土上到底都衍生出了哪些“博士物种”,他们究竟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态景况,这样客观地做一个素描可能来得更实在些。

远的不说,就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土地上衍生出来的博士大致可...

Read more

劳动大众“干多挣少”,究竟是谁“少干多赚”?


劳动所得不高、收入分配不公的

关键原因究竟何在?

 

1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两篇题目极为“惹眼”的文章,一篇以“干得多,能挣的多吗”发问;另一篇以“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发号。报道以随机访谈的形式,通过对“几位普通人”困顿的生活境遇进行描述,得出结论称:中国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是在中央权威媒体上发布,加之报道口气和视角又平易地散发着浓厚的“亲民”色彩,从高端媒体“亲切”地传达了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苦苦挣扎着的底层老百姓心声,因而立刻引发全社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