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劲松

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获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先后在北京、香港等地从事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1993年成为世联地产重要创始人。现任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房地产周期进入中段


  客观的要求如日方中,但房地产行业总体上从宏观机制到微观运营准备并不充分。而如不主动调整,中国房地产就始终摆脱不了被动挤压的境况。

大房地产周期进入中段

  我读“十二五”规划,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中国经济成长,如果说“十一五”还是一个“愣头青”,不管周围环境,不论是否协调,那么从2008年开始,以经济总量的个头超日本为标志,“疯狂增长”的阶段就结束了,开始步入中年。

  青年时跌跌撞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摔一跤,爬起来就是了,不用反思,不用害怕,然后继续向前跑,可以愤青,可以反叛,可以酷,可以走自己的路,让人说去吧。中国房地产,从诞生到现在也基本类似,虽然,面对着各种怀疑、指责...

Read more

租金上涨才最麻烦


(一)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个基层员工给我的电邮,她是一个孩子妈妈,她不是反映自己,而是说新加入世联的80后同事为着租房子而面临的困难和窘境,在深圳,乃至一线城市,房租上涨,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她说,我们的底薪已经跟不上生活费用的上涨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城市的房价上涨是与租金下降相伴随的。我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北京国贸刚入伙,那个租金才叫贵呢,(贵与便宜是与房价相比而言),之后随着新房子不断的推出,租金房价比是不断地走低的。虽然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但租金下降,是不影响城市化进...

Read more

两个都赚钱的市场


    上个月参加了一个部长主持召开的关于房地产趋势的宏观研讨会,有两点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是所谓宏观经济的两难,很多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适度放松;第二,因为各地情况表现不一,是否该一刀切,还是应出台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

 

    关于新政,本人认为短期内不会放松,认为调控政策有所松动,或是各地方一刀切,是误解。所以我们就别做这个梦,这个梦对我们不利。事实上,问题在于本轮调控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调控多深才能达到中央的预期?到底要房价下跌多少才会满意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问题没有答案。

 

 &n...

Read more

为保障房建设提建议


一、“快而多”至关重要,“快”更重要!

    虽然今年国土资源部新推出的土地有70%用于保障房建设,但我们应该清楚,从规划、土地整理、设计、施工到竣工选房最快时间也要2-3年。事实上,由于保障房的公共性质,政府是主要的项目操作人,这里所涉及的招标、监管内容多不胜数,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时间本身是正常房屋施工的一倍!

对于保障房,地方政府到目前为止,对中央的要求有多大的积极性是需要大打折扣的,本来就没积极性(花财政无回报),加上天然的操作难度大,保障性用房停留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况,也就不出奇了,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常态。

 

&nb...

Read more

调控的长短


一、目前的博弈状态

 

  我们看一下,本轮调控的基本要点:


  1、切断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 IPO、借壳、发债、全部叫停;
 银行信贷紧缩


  2、绷紧开发商的资金链
 增值税的预征收
 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


  3、打击投机和带有投资性的买家
 二套与多套收紧的按揭政策
 异地购房限制
 物业税的试验


  4、加大保障房力度
 &#...

Read more

深圳特区扩容:一场补办的婚礼


    “深圳特区扩容”的消息传来,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势在必扩,不扩不行了。

 

  事实上,分隔深圳特区内外的“二线关” 近年来已名存实亡,它只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生动折射出行政区域划分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这不仅仅是深圳特有的现象,它在中国内地普遍存在。简而言之,不合理的行政阻隔,已经成为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了。

 

  “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了

 

  我们之所以说深圳“二线关”撤销是大势所趋、迫不得已,是因为从全国来看,区域经济“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

 

  大约十年前开始,国内不...

Read more

做两个市场 订两种规则


当前的宏观调控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似乎难以作定论。眼下的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整个行业又出现了非常乐观的情绪。乐观情绪来源于这几种考虑:首先,房地产的产业链太长,从水泥、钢铁到建材、窗帘,行业拉动就业和经济的能力高。打击房地产实质上可能能打击半个国民经济,政府可能会手软收手。其次,房地产业目前是最大的内需,这是人口红利带来刚性需求。如果每年有一千万对年轻人结婚,即两千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再次,房地产业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命脉。其他的说法还有认为房地产也绑架了银行,绑架了金融。这都成为支撑房地产业集体观望的理由。
 
其实,对于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来看,其实最核...

Read more

拿王中军说事——房地产的“重置成本说”


    张化桥先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说起中国创业板泡沫的事,很有意思——人人都在讽刺中国创业板是一个大泡沫、赌场、很不理性,可是为什么股民们全然不顾?为什么这些公司的估值永远会让观察家们看不懂?他说,这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特别值钱,“他们要承担很多额外的风险,攻克更多的障碍,而且失败的概率特别高。所以,对于那些脱颖而出的企业和企业家,甚至包括还在成功的路上苦苦探索的企业和企业家,市场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一间公司的市值(或企业价值)是30亿元,但它的重置成本(如果该业务值得重置的话)远远高于30亿元”。
 
   ...

Read more

致股东的信


世联地产的全体股东:
女士们,先生们:

  摆在诸位面前的是世联地产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希望这个成绩单能够令大家满意。坦率地说,一年以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还遍布乌云,能取得这样的业绩,确实也出乎自己的意料,我认为这是世联团队的辛苦工作,是股东对世联的鼓励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房地产由阴转晴,量价齐升的市场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联地产不是一家开发企业,是房地产服务企业,是轻资产人力型的市场服务企业。对于世联地产这样的上市刚刚半年,A股市场无同业参照,市场环境也并不稳定的公司,我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向股东汇报我们对未来的基本想法,包括我们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这也是世联股东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

Read more

介绍一下“阿拉善”(之三)


三、如何做环保

每当我说起阿拉善,一般大家都有如下建议:

    ——支持!多种树,多种草;

    ——不就二十多万人吗,干脆移民;

    ——划定保护区,限制放牧;

    ——让农牧民转行,搞旅游,开矿;

    ……

    我当时也这么想,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这些想法,尤其是希望一蹴而就的想法,都很不现实。

    ——关于种草,种树问题,事实上国家从六十年代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