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黎生

我博文写的东西,只是我自己的事前分析和事后总结,为个人对大盘的观点,具体临场的情况,请您自己判断,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在已知的规律和细节的基础上对未来所做的判断,是有条件的,可控的,股市有规律,区别只是能否看到规律以及对规律认识的深浅,股市是可以有条件预测的。而预言是被告知的无条件必然发生的事件,无条件的预言,会导致宿命的,先入为主的预言,反而影响到实际的操作。我们要的,是有理有据有条件的预测,并结合交易系统和策略,针对自己的性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而不是夸夸其谈无条件的预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投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共勉。

五“穷”六“绝” “七翻身”??


香港和A股市场双双创下新低,5月和6月的疯狂下跌连个像样的反弹也没有,7月会否有较大反弹的机会?

我们谈谈7月份漫漫熊途中较大反弹的可能性

首先刚刚创下新低,6月还有10天,6绝会让做多的抓狂,但是往往绝望后才有希望,这是每一次反弹几乎必备的条件。

从概率来看,最近5年,A股有4次收7月红盘。

从周线的对称来看,上周是下跌的第9周,时间的对称是11周的上升或者下跌周期,过多两周,下跌周期就可能走完。

长期来看,熊途中要留意几个事件: 1. 连续的加息 (民间借贷利率的飙升,构成了银行低成本信贷和民间利率的极大不对称,加息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2. 转融通的政策的实施 (转融通意味...

Read more

市场征兆与警示


当资金不计成本往外撤的时候,市场会迅速的下跌,表现出异常的征兆,这往往提供了警示,真正留意市场变化的朋友,往往能够从中得到迅速撤退的信号,然后果断的迅速撤离.

因为B股市场的流动性很差,所以当中长线资金外撤的时候(特别在B股之前3年异常强势的走势之后,这些中长线资金收益非常丰厚,所以可以完全不及成本). 所以B股的反应就特别的灵敏,通常是比较好的方向标. 我在B股第一次当日盘中暴跌反弹后就迅速的清仓了中长线的仓位,因为那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这就是警示. 回头看, 在短短两周时间里面,B股已经跌了30-50%了,所以留意市场的异动,迅速做出决策就非常重要了.

而B股,有时候又是A股的...

Read more

预判货币政策影响,市场大势与资金流向


半年前预判中小板历史大顶
一个半月前预判放弃追高大盘股,因为国家不断持续的抗通胀政策会对银行地产钢铁等造成不利的影响
预判持续的紧缩政策将会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头看,过去一个月,我们看到了暴跌的中小盘股,看到了大盘蓝筹也倒戈向下。在事后,往往有各种评论去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如中小盘暴跌是因为业绩变脸,因为中小企业在货币紧缩情况下的融资困难造成资金链的断裂,银行地产大跌是因为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开始在实体经济中显现。等等,诸如此类,无一而足。 问题的关键是,股市通常是先于经济数据(半年以上),政策通常具备滞后效应,所以事后分析和事前合理预判相比,价值要小得多。

另外一个重要的预...

Read more

中小板股票的投资时机与行业的周期性


最近太忙了. 

如果是做中短线投资的话(比如说按照季度作为时间周期),充分了解行业的周期性,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投资标的,把握市场的节奏。

最近的季度报,很多中小板股票的业绩大跌,从而引发了迅速的跳水。中小板股票构筑历史大顶的预判我们半年前已经下了,根本原因在于过去两年涨了5-10倍,新股都在高位发行,从博弈的角度,出来混的,始终是要还的,有大股东的暴富,就有广大投资者的高位接盘。 直接原因,是上市以后业绩迅速变脸,或者业绩跟不上乐观的预测,所以在业绩公布的时候,就出现一个又一个地雷。这种情况会以一种波段向下的方式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呈现:业绩公布时候不及预期-...

Read more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对投资机会的影响


 

人口数据分析,是我最为看重的长期趋势分析,因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高峰期会决定总体需求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去做10年期甚至30年的投资机会和行业的分析,某个行业的黄金十年,必然和人口趋势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过去10年,是达到24岁人口高峰期,24岁左右为结婚阶段,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过去10年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期。

 

4 2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三个数据超预期:

一是人口增长率超预期下降。本次普查全国人口为 13.39 亿, 2000 年以来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0.57%,比

1990-200...

Read more

投资思路1:小公司大市场(举例)


其实很忙,能周末抽点时间写博文出来算不错了,今天开始投资思路系列文章第一篇吧,我们来谈谈小公司大市场。

 

小公司:市值20-60亿, 或者相对行业内别的公司市值要小,这样的公司如果不断成长, 伴随着股价的上涨,市值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小公司选择的前提是成长性。

大市场:要确保小公司的成长性,首要是要衡量其所在的行业发展和成长的空间,也要看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产品市场的拓展既包括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加也包括市场外延拓展。

 

我举个例子来说,为免推荐股票嫌疑,选择港股来说(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和投研报告,这里只是把内在的逻辑理一下)

 

港股:理士国...

Read more

换个角度思考: 远离大众思维


我现在越来越不想谈大盘技术分析了,特别是现在波动率很小的情况下。反而更想谈谈投资的思路,学会思考,那个比整天为短线的波动所纷扰来的好的多。最近花不少时间读很多投研报告,到是很想跟大家分享投研报告的一些我觉得不错的内容。大家想我写什么方面的东西?

 股市是零和市场, 少数人最终长期盈利,多思考,尽量摆脱大众思维

又加准备金率了,说明通胀形势不一般呀,网上还是看到一片看多言论,国家政策会过头的,恶性通胀会对股市造成影响,看看什么时候最后一根稻草。

 一直看博文的朋友,其实应该比较清楚过去半年的一些思考和判断,现在回顾一下,大家思考:

1.  &n...

Read more

2011年03月29日:加息背后的原因


加息, 为什么会这么频繁加息, 原因就是通货膨胀高企, 情况要比表面严重, 这次加息不会是最后一次. 虽然短期市场仍然看作利空出尽, 但是政策的累积效应,将来某个时刻, 将不再低开高走.

 

今天虽然低开高走,但是基本上是蓝筹股拉起,小盘股却反而下跌, 结构性分化严重. 这里就需要关注蓝筹的持续效应, 我是觉得可持续性会有问题, 小盘股的不断下跌和蓝筹的分化上涨存在的矛盾本身就说明了资金面并不如想象中充沛.

 

人民币再创新高, 日元走低预示着资金正在从日本流出 (日本资金回流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日本央行乱发货币造成的日元流出,比我原来...

Read more

2011年03月29日:通货膨胀和大众行为


回头看那些所谓的抗震概念股, 如果真的地震后开盘抢入的话,现在大多数都亏了不少。 所以投资真别跟着媒体和大众思维走。

 

实际的通货膨胀,要比CPI高不少的,所以才有不断的加息和加准备金,以后还有的。虽然大家好像看到之前的加息和准备金好像影响不大,但是要注意政策的累积效应,将来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段时间股市的强势,其实和国家不断加强地产控制,把炒房的资金挤压进了股市,所以我们看到了地产股的强势,这个其实也是去年底博文提到的一个观察的方向: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在高压政策下走出是必然的,如果有一部分进入股市,那么从不熟不做的角度,流入房地产股的可能性较...

Read more

2011年03月20日:周评


再加准备金率. 我仍然认为接下来还有加息或者加准备金率,这次不会是最后的.

 

上周最低点在10周线上方, 周线的支撑在2800左右,阻力在3000点左右.

 

下周是3186调整以来的第20,再下周为21,可能变盘周.

 

日线结构上,跌破了上升的楔体, 调整的结构还不完整, 继续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外盘: 香港恒生指数跌破22400的大平台, 向下调整的空间打开. 美元指数创出新低, 也许是日本政府卖出美国债券转回日本. 日经指数在经历上周的大跌后,短期反弹也许能够到10日线,之后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 商品经过几天大幅度调整之后,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