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邓志旺

.

楼市趋势:房价松动突变为政策松动?


  以新国十条为起点的后两个月楼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期”——从国家到地方,从各部委到商业银行,均对调控政策表达了坚决执行的态度。而关于房价松动的报道屡见于媒体,刺激着购房者的神经。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以至于对于房价要下跌这一问题,已经没有了争议(连最强硬的任志强六月底都说“降价已经成为了必然”)。

  

  然而,表面一团和气的楼市背后却是暗流涌动。首先是六月底媒体开始大肆炒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租飙升的传闻,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其后,别有用心之人士或明或暗地认定此番调控政...

Read more

“日光盘”已经探到深圳房价下跌的底部?


“日光盘”已经探到深圳房价下跌的底部?

 

 

在“国十条”满月之后,深圳楼市开始出现了变化——市场解冻的痕迹隐约出现。而其中,最敏感的房价调整,由羞答答的促销方式(诸如折扣点)转化为赤裸裸的直价方式。

 

以上周来看,据说某品牌地产商的龙岗一楼盘开盘当日就售罄,成为此番调控以来绝无仅有的“日光盘”。而其中的奥秘就是,其价格直接整体下调了20%左右。而备受关注的龙坂片区,亦有两到三个楼盘以高调降价方式或明显低于预期定价方式引发了热销。尽管以上个案所处片区不同,却在降价之后不约而同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降价与热销这一组合,似乎在给市场透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引...

Read more

深港地产五点惊人相似 深圳离九七香港地产危机还有多远


 

 深港地产五点惊人相似  深圳离九七香港地产危机还有多远

 

深圳与香港有着国内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亲密地缘关系。不可避免,深圳的发展无处不带着香港的痕迹。以房地产为例,房屋预售制度、土地出让的“价高者得”制度、高密度住宅设计理念等无疑例外地为香港的舶来品。

正是基于对深港关系的深刻认识,本届深圳市政府明确地提出“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城市定位并在城市规划等方面落到实处。当前,深圳楼市一路猛涨,各界对深圳楼市未来的走向是众说纷纭。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深圳(及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形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妨还是以史为鉴,以...

Read more

寄希望于物业税为楼市降温无异于缘木求鱼


 

寄希望于物业税为楼市降温无异于缘木求鱼

邓志旺  深圳

 

 

加息、股市转好、销售环节监控、户型控制、二手房交易加税等都曾经被各界视为调控房价的利器,但实践证明上述调控政策或现象并未能成为改变楼市价格疯涨的工具,房价如同那脱缰之马继续狂飚。近日,财政部披露自2006年起北京、重庆和深圳等七个城市列为物业税试点城市已经模拟空转了一年多时间,开征物业税时机越来越成熟了。如同以往一样,该项政策很快成为近日深圳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该新闻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百姓期望此项政策能为深圳房价一路狂飚的现状,给楼市降降温。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站出...

Read more

白狗吃食,黄狗当灾:普通置业者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牺牲品?


 

白狗吃食,黄狗当灾:普通置业者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牺牲品?

邓志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对于最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部分人士均认为是失败的、甚至认为起了反作用,而这么看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房价越调控越高这一普通民众所困惑的现象。如何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如何评价房地产调控政策?谁是调控政策的牺牲品?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经济全局的视角,不难回答以上几个问题。简而言之,房地产暴涨是宏观调控的副产品,而房奴们则是此番调控的最大牺牲品。

 

正如政府和学界公认,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面临“三过”问题:国际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

Read more

买房还是租房:是个人选择还是国家的价值取向?


 
 

买房还是租房:是个人选择还是国家的价值取向?

(邓志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近日,龙永图先生回答记者关于如何看待高房价时一语惊人,说:“(造成当前高房价)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这一观点在网络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无独有偶,之前国土资源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房价之所以高涨不断,原因就是想买房的人太多,房地产商就利用人们的心理,肆意提高房价。如果大家都去租房,而不是买房,那时房地产商就会束手无策,这样房价就降下来了。

总而言之,龙永图、束克欣...

Read more

加息并非调控房价和降低房地产行业风险的最好工具


 

加息并非调控房价和降低房地产行业风险的最好工具

 

 

 

 

本月央行宣布再次加息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按揭贷款提高18个点。在不知不觉中,个人按揭贷款五年期以上的利率已经从2004年10月的5.04%提高到了7.83%,提高比例为56%。假如在2004年10月29日前,申请一笔50万元,20年期的贷款,每月还款为3310.84元;而2007年9月15日后,申请相同的贷款每月需要还4129.46元,每月累计涨了818.62元,而这818.62元就是由于贷款利率提高而导致费用支出的增加部分。

 

按照当前通涨趋势,不少...

Read more

下跌刚刚开始 抄底为时过早


 

下跌刚刚开始 抄底为时过早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深圳楼市终于由一路狂涨进入有价无市之僵持状,终而因提高首付等政策催逼而呈价跌量缩之态。据统计信息,深圳部分区域如龙岗、宝安房价出现了10~20%不等的下降。一直对房价下跌翘首以待的置业者,一方面因房价终于下降而雀跃,另一一方面又因担心房价反弹而焦虑,甚至有部分置业者已按捺不住以抄底的心态早早进入市场。然而,从市场来看,房价下跌才算算刚刚开始,现在说抄底尚为时过早。

 

一是从宏观经济来看,2008年很可能是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年。美国次按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相关研究机构最初的评估,有学者甚至...

Read more

支撑我国房价长期只涨不跌的因素并不存在


支撑深圳房价长期只涨不跌的因素并不存在

 

笔者曾经在多个场合听到所谓专家频频放言“房价从长期来看只涨不跌”,怂恿投资者大胆入市。而自2007年下半年到目前为止深圳楼市的深度调整无疑给某些人扇了一巴掌,有关“只涨不跌”的言论终于式微。但随着近日深圳楼市成交量大幅上升,不少被“只涨不跌论”洗过脑的投资者们,潜意识中仍旧认为长期房价肯定要上去,抄底之举开始出现,近期小户型热销便是一个佐证。投资者之所以认定房价长期还会上涨,无外乎三个主要依据:一是深圳人多地少(比全国更甚);二是城市化,城市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下面我们就一一剖析这些似是而非的依据。...

Read more

过高评估降息作用将误导购房者


过高评估降息作用将误导购房者

 

自楼市萧条以来,政府的救市行为表现为“措施多、力度大、效果好”。在此不去碰“该不该救市”等争议性话题,而想客观地分析救市政策对购房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购房者进行科学决策。

 

在购房者购房决策中,首期款当然重要,但理性的购房者更关注购房的整体成本。所谓购房的整体成本,不仅仅包括讨论最为热烈的房价,还包括交易费税和按揭贷款未来要支付的利息。也就是说,购房者的整体成本可以分解为三大块:房产销售总价、交易税费和按揭利息。房产销售总价是由开发商随行就市来定,决定权在开发商,因此政府降低购房者的整体成本主要着眼于调整交易费税和按揭贷款利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