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文忠

宜居城市研究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内容目录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

 

目  录

第一部分 宜居城市:总报告

第五章  宜居北京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北京的宜居现状)

第二节  多视角聚焦宜居北京

第三节  公众眼中的宜居北京

第四节  最满意与最不满意

 

第二部分 宜居城市:理论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何谓“宜居城市”      

  第一节 “宜居城市”的内涵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Read more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第一部系统研究“宜居城市”著作面世


本书是系统研究“宜居城市”理论、方法和具体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第一本著作。

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提倡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的安全性、环境的健康性、生活的方便性、居住的舒适性、出行的便捷性等能够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以数据说话,加以专家判断和分析,本书所采用的数据是来自于作者的近10000份问卷调查,从问卷的数量和覆盖面等来看,都是以往研究不曾有过的,大量的第一手数据确保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

张文忠 尹卫红 张锦秋 孟斌 高晓路 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

Read more

热烈祝贺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网(www.livablecity.com.cn)开通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的内涵是什么?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解释和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在相关概念和具体内容尚不清晰的情况下,陆续又有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网(www.livablecity.com.cn)将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十几所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建立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组(Livable City Research Group of China),致力于构建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的学术网络平台,推动中国乃至国际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健...

Read more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网《什刹海业态调整规划》项目


日前,中国宜居城市研究课题组与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区域开发与产业规划研究中心、北京国宏智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开发网联合,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什刹海风景管理处就编制《什刹海业态调整规划》一事正式签订协议,规划将于20077月完成。

  《什刹海业态调整规划》将围绕“老北京·什刹海”、“宜居·什刹海”和“人文·什刹海”等发展思路,从保护、居住与旅游三大功能,将北京最大的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什刹海的业态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调整,业态发展和调整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商业规划、旅游规划等赋予什刹海地区的基本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有...

Read more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Vol169,No.3:30-34]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部分内容)

张文忠

 

 

提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并分析了宜居城市与人居环境、居住环境、生态城市等相关概念的异同点,认为,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健康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出行便利的城市,也是一个居住舒适的城市。最后从安全、健康、生活方便、出行便利和居住舒适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人居环境;指标体系

中文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7)03-0030-...

Read more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地理科学,2007年Vol27,No.1:17-23]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1  引言

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的概念引人关注。究竟“宜居城市”的内涵是什么?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解释和认识存在着很大分歧。在相关概念和具体内容尚不清晰的情况下,陆续又有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也迫不及待地出台了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可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对这...

Read more

关于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的几点思考


关于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的几点思考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务院2010年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群正式进入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中,如何落实规划,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仅对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本规划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产业承接和示范效应,也隐含着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全方位开发的战略构想。

一、产业承接要做好四个结合

1、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