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迪

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副教授

日方抓人事件如何收场?


    关于日本抓人、扣人、拘人,看似偶然突发,但是,日方做事,凡事早有准备,这是一个长期准备的结果。至于何时抓、何时扣、扣多久,则看当时政治情况。这次日方宣布扣留船长10天,恰好与菅直人与小泽一郎争夺民主党首期间重合(党代表选举14日),因此,这次扣人是长期策划与临时政治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来,对于中国来说,菅也好,小泽也好,谁当首相都无所谓,但是,菅这次为获得选票,竟然敢玩民族主义这种就连日本最保守的政治家都不敢轻碰的东西,这说明这种所谓市民运动的政治家,完全是靠不住的。

 &nbs...

Read more

小泽仅是潇洒走一回,还是真要大干一场


刘迪按:

     小泽一郎要玩真的了。

     17年来,日本每次政治大的变动,幕后“黑手”都是小泽一郎,但是,这次他从幕后走到前台,从军师到挂帅,到底为了哪般?

     小泽出马,一个顶俩。

     他登上日本政治前台,是否意味日本政治会出现一个长期政权?小泽真要跟美国“渐离渐远”以致最后“无消息”?

  &...

Read more

是中国超越了日本,还是日本自己超越了自己?


刘迪按:中国GDP超越日本,中国高兴不起来。这是因为,所谓“超越”,其原因多非来自中国内部。这不过是全球化跟中国开了一个玩笑。日元升值,大批日资企业迁至中国,中国GDP的增长,很大原因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推动,帮助中国“超越”了母国。

 

    近年,日本官方及民间对中国GDP何时超过日本的问题,均有评论或预测。8月中旬,日本官方公布今年第2季度日本GDP不及中国,日本各主要媒体均有报道。因为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因此整个媒体并不感到震惊。尽管如此,对于自己“被超”,我们仍能看到日...

Read more

盛世危言(2)中国是否应该恢复“礼部”?--谈建立“周边国家关系部”的可能性


 刘迪按:近代之后,中国被编入国民国家体系,此后,中国周边的问题日益严峻。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究其原因,近代国民国家这种制度,是西方秩序的产物,并不适用于中国。接受近代国家体系,对中国是一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制度,这种制度,早晚要改造。但是,笔者却并不赞成用强力去改造这种制度,那么,怎样在在现有国际制度下,又能吸收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长处呢,刘迪认为,古代国家的礼部某些功能,可以为中国处理周边国家找到一条思考脉络。这个脉络就是除国民国家体系之外,通过文化、血缘、地缘、互市等诸多因素,促成边境和平。

    当天,西方人在用“中国...

Read more

出洋“修学旅行”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迪按:中国人富了,那么中小学究竟应怎样进行海外“修学旅行”?购买电器或泡温泉,还是学些东西?

 

    多少年来,人们在东京见到国内来的人,多是公干访问者,他们身着笔挺西装,踱着四方步在东京周游,构成街道一道风景线。不过这一年来,东京街头,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即身着休闲装的同胞三三两两,举止言谈潇洒自由,这丰富了中国人的形象。日本媒体称他们为“富裕层”。不过最近,又有一股新生力量加入访日队伍,这就是学生“修学”访日团。

    日前,...

Read more

中国:盛世危言(1)


刘迪按:中国现在正处于历史最繁盛的时代,但是,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繁荣都不会永远。我们能做到的,是怎样尽量推延危机。对中国今天来说,尽量学习中外历史,尽量学习当代世界各国智慧,这就是保障这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有效方法。

      最近国内拍摄一部《唐山大地震》,触动许多惨烈记忆,更引起很多思考。那场悲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假如中国大城市再次发生地震,我们是否能够从那场浩劫的教训中获得某些启示,从而减轻或者避免那种惨祸?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从分散到集聚,再到更大集聚的历史。今天,发...

Read more

日本最尊重第一线的劳动者


  

    近读国内报道,有一家台企员工跳楼自杀者频出,整个社会震惊。对此,厂家初始无动于衷,随后又显得束手无策。关于此事,有媒体指出,这是管理问题。笔者以为,这不单是管理手法,而是企业经营思想以及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究竟应该对待劳动者的问题。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后工业国家,日本企业、社会的某些做法、经验值得参考。

              &n...

Read more

观光,能否成为日本支柱产业?


    

    前两天在校园,遇上一个大四学生,她满面欣喜地说,她已拿内定。所谓“内定”,就是公司录用通知。她补充说,她拿到的那份“内定”是家观光酒店。我问酒店录用她的理由,据她说,酒店认为她学的国际关系,对接触、理解来自亚洲的游客有所帮助。

    其实,扩大外国游客访日,已成日本国家最大战略之一。最近,菅内阁公布了一个未来十年日本经济发展战略,四大战略中就有两项与亚洲有关,其中一项就是“观光”。在不久的将来,观...

Read more

6月23日,日美之间,沉重的一天


     

    在日本现代史上,6月23日这天,有两个事件奇妙重叠。一是1945年的这一天,冲绳大规模战斗终结,另一是1960年的这一天,日美修改后的安保条约生效。那么,日本媒体是怎么报道这两件事的呢?

    关于前者,日本将其定为“慰灵日”。昨天一大早,刚就任首相不久的菅直人飞到冲绳,参加冲绳县组织的“冲绳全战没者追悼式”。关于后者,若干平面媒体刊登了一个叫“财团法人日本国际论坛(JFIR)”的意见...

Read more

新任驻华大使任命,反映了中日双方的尴尬


     

      日前,日本政府选定丹羽宇一郎为下届驻华大使。这是值得欢迎的。

      我们知道,对日本来说,驻华大使位置重要。这个人事任命一经报道,即在媒体引起轰动。

     本来,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驻华大使历来从外务省官员中启用。但这次,选用外务省外的民间人,某些媒体对丹羽能否承担如此重任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驻华大使非同普通职务,这个人选必须对牵涉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