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中华

刘中华

一生相伴的幸福 ——《坐拥书城》读后


北魏逸士李谧曾说过:“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这当然是颇为书生意气的。然而坐拥书城以心雄万夫,确是许多嗜书瘾君子心底永远的梦想和追求。不过对多数读书人来讲,也仅仅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知识虽无价,书却是有价的。然而即便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夙愿,能看看别人是如何享受这般滋味,同样令人兴致盎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坐拥书城》的引进有着十足的成功把握,因为单凭这个书名就能牢牢抓住书虫们的眼球,再加上译者是翻译功底深厚、如今在书话界声誉鹊起的陈建铭,他不仅深谙原版的个中三味,还将英文文体的那种浅浅的幽默以中文形式精细入微的表达出来,想不热卖都不行。 书房是人生的...

Read more

《坐拥书城》读后


北魏逸士李谧曾说过:“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这当然是颇为书生意气的。然而坐拥书城以心雄万夫,确是许多嗜书瘾君子心底永远的梦想和追求。不过对多数读书人来讲,也仅仅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知识虽无价,书却是有价的。然而即便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夙愿,能看看别人是如何享受这般滋味,同样令人兴致盎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坐拥书城》的引进有着十足的成功把握,因为单凭这个书名就能牢牢抓住书虫们的眼球,再加上译者是翻译功底深厚、如今在书话界声誉鹊起的陈建铭,他不仅深谙原版的个中三味,还将英文文体的那种浅浅的幽默以中文形式精细入微的表达出来,想不热卖都不行。 书房是人生的...

Read more

合肥淘书记


到合肥淘书是在2009年的9月13、14日。 13日先到位于安徽大学西门对面的“海云旧书城”,此店规模还可以,但90%都是教材,只有两架是文史书,也有几册质量不错,但是标价太狠,不敢多挑,只选了10册,82元,有《碑帖叙録》(杨震方 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1版1印)、《唐宋传奇选》(张友鹤 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5月1版,1979年5月上海2印)、《田汉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4月1版1印)、《田汉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2月1版,1981年2月3印)等。 望见对面安大西门的隔壁有家“中华旧书城”,...

Read more

毛主席诗词的帝王意识


前天偶尔读到孔庆东所写的一篇论毛主席诗词具有帝王意识的文章,这有什么奇怪的?中国人谁读不出来、感觉不到?只是在官方的指导思想下,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形象必须与封建帝王思想彻底隔绝,大家不便于公开说出来而已。 主席在诗词里以雄视千古的豪迈说秦皇论汉武惜唐宗怜宋祖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开天辟地睥睨万夫的气魄,在中国的思维语境下不是开国兴业的帝王意识是什么?不是才奇怪呢!要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毛泽东也一样,生长于这方有着千年帝制传统的文化国度,在“天地君亲师”的人文环境和“明君治国”的传统思维熏陶下长大,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他作为开天辟地的领袖打下一片崭新的红色山河,在心理...

Read more

扎伊迪的扔皮鞋是代表伊拉克人民的控诉


扎伊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拿鞋怒仍小布什的镜头,新闻联播连续放了两次,这个镜头的收视率肯定能超过眼下热炒的《梅兰芳》或《非诚勿扰》。小布什的身手够机敏,两次都能闪身躲过,躲过第二次袭击后还面带一丝苦笑,的确保持了很好的风度。伊拉克的老百姓要是能这么幸运的躲过美军的一次又一次误炸和袭击,当年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要是也能这么幸运的躲过飞来的导弹,那该多好啊。 事件发生后,中国人自然和阿拉伯兄弟一样激动和热闹,有的觉得大是解恨,看着布什的狼狈样就过瘾!最近10年里,美国人打完了南联盟就去打阿富汗,待收拾完了阿富汗又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后还不解恨,楞是把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可以说发动战争已...

Read more

周作人比秦桧幸运,因为他的文笔好


秦桧的毛笔字功力深厚,却没能按惯例叫做“秦体”,而是被叫做“宋体”。 《色戒》里的易先生,和周作人是同朝为官的同僚。 中国人委实很矛盾,一方面口口声声痛恨汉奸,因为背叛民族和国家,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齿的行径,可是因为周作人有一技之长,而且刚好是文字方面的特长,一帮文人便惺惺相惜的予以怜爱、为之推托,大侃要“不因人废言”,我难以理解的是,难道汪精卫的文字功夫不好吗?汪精卫刺杀醇亲王的壮举不革命、不男儿血性吗?好象近代以来的文字都很少专门提及、反复颂扬、津津乐道,因为后来他成了大汉奸。 中国文人不是经常阐述文如其人、作文先做人,好的人品才能作出好的文章的道理吗?不是非常...

Read more

“民主”一词的使用及否定“南京大屠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个官方看着复杂用着别扭的词,就是“民主”,基本上不敢咋用,也不敢大声说。在报章或文件里出现这个词时,要么隐含着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的潜在意涵,要么该词就处于被批判或嘲讽的揶揄语境。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官方自己心虚,在西方强大的宣传攻势与渗透下,觉得自己总是贴着专制政府的标签,不自觉的自我处于辩解、受审的话语状态,将“民主”一词的正常使用权、归属权自动让与西方国家,觉得自己确实不配谈这个词。另外就是过于敏感、警惕,提到这个词就不自禁的联想到不同政见者,联想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取消一党专政,联想到民众对政府的批评或不满。 说到底还是不自信,对自己是否民主、是否真的是人民公仆...

Read more

有馆藏印痕的书就有损品相吗?


在孔网上经常见到一些藏书人的评书标准,许多人对书上有图书馆等藏印的,都将之归为有瑕疵、品相受损之列,颇感觉不以为然。同样是书上之印痕,图书馆的馆藏标记属于瑕疵,而名家名人的收藏印迹,却又是提升其收藏价值的标志,这种不无势利的评判标准和思路,严重缺乏对书的尊重与爱惜之心,令人无语。 和人一样,每本书都是有其身世、命运和流传次序的,其实现今市面上的旧书,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各大图书馆、单位图书室流传出来的。某本你喜欢的旧书,可能在单位图书馆(图书室)待了好多年,又在很多私人读者、收藏者手上或精心或随意的留存过,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兜兜转转之后,这本书带着历史和岁月的沉淀印痕,甚至以蓬头垢面...

Read more

书店印章的风景


许多爱书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洁癖,对于旧书上盖有的馆藏印章,以及书店在出售时所盖的店章,都耿耿于怀,认为大煞风景有损书品。本人没有这等偏见,反而对于这些印迹喜爱有加,和人一样,书也是有流转的身世与命运的,一本书的流转次序,就如同一个老朋友的身世遭遇一样,于我而言,也是很想知道、了解的,而且了解的越多,对书的感慨也越多。

买了二十多年的书,一开始就养成了加盖书店印章的习惯,以前还很固执,一定要盖在扉页上,然后围着店章写购书日期。后来观念和见识稍有长进,觉得有时盖在扉页上的确大煞风景,很多设计精美、寓意深刻的扉页,再被唐突压上一枚书店印章,确实有损美观,对扉页的整体设计和意境造成很大破坏,所以就...

Read more

龚明德的藏书心态小议


有人见龚明德那么多书,问他这些书都看过吗?他便恼了:“问这问题的人就更可笑甚至可恶,从此可以不再让这类东西进书房了,它们(不是“他们”)是书的丧星,只该令其去当负责说空话的闲官或做与书无关的稳稳当当赚钱的生意。”这些话,在自诩为爱书人的眼里,是个性鲜明的书生意气,值得揄扬的爱书痴语———其实纯属文人习见的狷狂自大心态,把自己的那点所谓文雅清雅高雅的藏书爱好抬上天去了。很多不爱买书藏书的人,对读书、对生活的洞见与认识,对社会的贡献,也未必不如那些自诩爱书如命的人。 爱书以至藏书成癖,不过是种个人嗜好,其实质和集邮票藏书画收集鼻烟壶古钱币别无二致,可如果真以为个人所好高尚之至,甚而心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