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到东北解放区
作者文章归档:呂维松
为解放区组装了两套无线电台
1948年夏,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毕业前,我已被系主任钟兆琳选定到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当助教。北上的日期是八月三十日,我将在上海家中渡过暑假。
一天下午,交大同年级同学甘维垣来家找我。他身穿一件黑布短袖上衣和白布短裤,一付老乡打扮。我不知他...
上海交大的学习生活
电力乙组全班共有六十名同学,其中女同学四人。入学考试录取时的第一名虞承光和第二名谢楚民都是南洋模范中学的应届毕业生,两人分别担任正付班长。他们负责与校方与各位老师联系。
同学们年令差别不大,在十八至二十岁之间,这个年龄都已经很懂事了。班里无论是学习气氛或同学间的互邦...
进入上海交大的一年级学习及去安徽屯溪的经历
1944年9月1日,抗战胜利前,我走进了向望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门,报到时我选择了电机系的电力系。我在高中学习时期己经显示出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因此我决定上交大电机系。
电力组学強电工程,学的内容有发电,输配电和电气设...
伟大的母亲朱秀卿和成长中兄弟们
母亲去世已五十多年了,随年令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日益认识到母亲的伟大。
父亲是我年仅五岁时突然去世的,那是一次对我家极严重的打击,呂氏大家庭的担子立刻就压在母亲身上。
 ...
光华附中的初中及乐群和南洋模范高一的学习生活
光华附中抗战前位于郊区,抗战开始后迁入英租界一座位于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的证券大楼内。大楼高九层,光华初中敎室位于四楼,高中在八楼,九楼是校部及敎师办公室。大楼设有两部电梯,但仅供工作人员与残疾人员才能乘坐,学生们只能从楼梯上下。
我每天乘有轨电车上下学,每次四分钱,电车分头...
1932年至1936年的小学生活
由于家庭的搬迁,我先后曾在四个学校上过小学。小学一年级在光明小学读了上学期。之后又在沪光小学读了下学期。二年级到五年级在觉民小学。六年级转到沪江中小学。每个小学的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