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二十戒


开发商二十戒

 

    在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整顿过程中,广大的开发商经常成为众矢之的。在媒体和百姓的舆论中,“开发商”三个字在整体上也早已被“妖魔化”了。入行以来有十九个年头,在这个行业中确实也看到和听到过许多不良现象,不妨罗列在此,权作为我们“开发商”自律自戒的内容。

    贪图暴利:由于土地获取较早和市场时效性走势等原因,有的房地产商可能会获取超乎寻常的暴利,“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大家共同欣赏的口号。其实,对于利润的适度节制和对房价的有效调控才能促进这个行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漠视前景:不少开发商只关心自己的收益,而对行业的前景懵然不知,对企业的责任麻木不仁,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各扫门前雪,而行业的整体进步却受到影响。当前,很需要关注“后暴利时代”的行业发展趋势。

    自我唱衰:开发商应该正确地了解这个行业的未来前景,在做好本企业工作的前提下,尽力维护整个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不应该随意地对本行业作自我“唱衰”,公众人物尤其应当注意。

    管理不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动辄涉及数亿乃至数十亿的投资。开发商企业若内部管理不善,不仅会影响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还可能波及到社会效益和行业形象。

    盲目扩张:总体上说,房地产业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在“势顺”的时期,开发商比较容易获取高额利益,于是极易滋生暴发和浮躁的心理,从而盲目扩张、盲目圈地、盲目攀比,这会增大企业和行业的风险。

    炒买“地皮”:去年不少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高价“地王”,楼面地价甚至超过了周边的楼面房价,正所谓“面粉价高过面包”。这加剧了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的哄抬,也为对房地产业的“唱衰论”制造了口实。

    跟风涨价:在二〇〇七年房价疯涨的时候,几乎没有开发商在反思并告诫同行不可盲目跟风涨价,从而在整体上危及了行业的信用、形象和命运。

    过度宣传:“炒作”一词似乎总是与开发商的营销紧密相连。其实,过度宣传本是营销之大忌。消费者们真正希望的和需求的是“货真价实”或者“物超所值”的感觉。过度宣传的实际效果往往是反面的。

    浮躁心理:在这个普遍浮躁的社会中,开发商们往往是其中最为浮躁的一族,浮躁的心理容易产生许多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行为,例如——攀比显阔、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和不学无术等等。

    粗制滥造:在某些城市的某些楼盘,由于某些开发商责任心的缺失,存在着“偷工减料”和“粗制滥造”的行为,既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寿命,又破坏了城市景观,还会败坏行业风气。

    不求创新:房地产的产品硬件和服务软件本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但一些开发商只图赚钱而忽视创新求进,这不利于全行业的整体进步。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住宅建筑市场,如果开发商中的相当一部分不学无术,只顾当前私利,民族建筑和文化进步将会错失一个绝佳的进步良机。

    首长审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几乎没有审美教育,加之不少老板级人物的知识缺陷,行业中的许多产品受制于老板们的审美标准,于是就有了“千城一面”的效果。决定审美效果的人必须要有审美的基本意识和相关知识,必须要有文化艺术的责任。

    造毛坯房:由于开发商广泛的不负责任,所以在中国至今还有那么多的毛坯房。事实上,毛坯房对客户、对市场、对社会、对资源的危害极大。开发商应当勇于和乐于建造精装修的成品房。

    无视环保:社区建设是一个与环保紧密相关的工程,当下多数开发商缺乏节能、环保意识。除了政府的相关要求、监督和管理之外,开发商应当自觉地建立起强烈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三盖八锅”:银根抽紧的政策,使一些没有实力的开发商玩起了危险的把戏,通过多个项目进度上的错时运作来寻求资金链的平衡,往往形成“三个锅盖八个锅”的局面。资金链一旦断裂,其社会危害极大。

    “甲方万岁”:开发商常常是“甲方”。甲方拥有较大的权力,于是甲方的意志往往支配着开发效果。要做好甲方其实不易,最大的不易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如何友善地与乙方合作并建构共同创造的力量。

    挥霍浪费:相对得来容易的收入,容易滋生开发商的浪费和挥霍行为。房地产业内对于自然资源、企业资产和社会资本等的浪费和挥霍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灰色交易:房地产业是一个政策性强、过程复杂、与相关机构联系较多的行业,很容易在其过程中滋生商业贿赂和灰色交易等现象,必须加以遏制。

    “打擦边球”:在业内常常听到“打擦边球”这句话,为了避开政策的限制,“打擦边球”常造成不公平竞争。有“办法”的开发商敢做也能做到,而一些有品牌信用意识的企业却不敢为也不愿为。

    偷税漏税:企业合理的避税可以理解,但不应该偷税漏税。房地产业涉及的税种多、税值大,开发商应积极配合国家的税收政策,同时政府也应注意研究相关税收的合理性,培养可持续的税源很重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