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忙里偷闲的生活
年底了,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可是工作却依然忙的一塌糊涂。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一方面,重新梳理2009年的回顾和2010年的展望;另一方面,继续观察宏观经济走向、银行业、零售业、大宗商品等市场动向。白天忙着公司的事情,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开着,财经频道被静音,泡上一杯浓茶,听着舒缓的音乐。书桌上摆满的近期买的书,有些看完了,有些才刚刚看了序,有些已经看了一半。自己属于比较宅的人,不喜欢被太多的事情所羁绊,更喜欢简单、平静的生活。
2、重提楼市的“M型”走势
在2009年8月份迄今的系列报告中,阐释了关于楼市“M型”走势的观点。
2009-08-12 | 楼市下一步怎么走?
2009-08-25 | 股市波动与地产泡沫
2009-10-12 | 关于今秋房地产相关问题的几点看法
2009-11-07 | 对于楼市走向的再思考
2009-12-06 | 难以避免的市场“再调整”
在2009年11月份的报告《房地产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中,对于2010年楼市的判断:
?一线城市,量价齐跌
?二线城市,量价齐升,房价收入比迅速攀升;泡沫加剧
?三线城市,量价齐升或量升价平
并指出政府针对泡沫扩大化的楼市,可能出台的调控措施:
?2010年央行上调利率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可能会2-3次加息抑制通胀预期
?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温和升值5%:抑制国际资本大幅流入国内,缓和国际贸易压力
?打击囤积土地和捂盘,重新提高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加快推盘力度,预防金融风险
?二套房政策收紧,提高购房首付比例:调整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抑制投机炒房
3、关于房地产投资策略报告的看法
每年的年底,都是证券公司发布投资策略报告会的高峰期。2009年的11月份开始,特别的热闹。很不小心,几大知名证券公司的房地产投资策略报告,很认真的拜读了一下。嘿嘿,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不过总体看来,所谓的房地产业的行业研究报告缺乏前瞻性和新意。
分析师A的研究报告:2009年11月份中旬的《房价正处于半山腰,未来外资或推高房价》;对于楼市的乐观预期超乎想象。不过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短短半个月后,该报告的撰写人又发布一篇新的报告《调控序幕刚刚拉开,市场拐点就在眼前》,变化之快令人看不懂。
分析师B的研究报告:《政策不改房屋热销,供应渐增提升企业盈利》,发布于2009年12月初。
分析师C的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的楼市将是一个比较繁荣的市场,中期前的一段时间行业保持在政策均好的组合中。报告发布于2009年12月10日。
分析师D的研究报告:认为地产股有跨年度行情,现在是加仓时机。报告发布于2009年12月8日。
浏览了他们的年度策略报告,比较有意思的是几乎大部分研究员都在的看多市场,能够提出风险提示的分析师实在是太少了;这里面的动机和原因值得深思。读书期间,看过申银万国的陈昱新和刘浩写的房地产报告,感觉不错;现在这两个人都去当基金经理了,所以现在申万的房地产的研究报告,咱就基本不看了。
对市场应该心存敬畏。2009年12月,所谓“国四条”的出台给不少研究员当头一棒。2009年11月份,不少证券公司对楼市狂热看多的投资策略报告,他们的投资建议要大打折扣了,好像市场的走势与他们的研判相差万里。比较要命的是,不少分析师成为市场的奴隶和墙头草,由盲目的乐观变成盲目的悲观;他们而不是从逻辑方面和深度方面,重新梳理自己的研究框架,而是忽左忽右的摇摆;可能这也是证券研究行业浮躁的表现。说句不客气的话,部分研究员的理论功底、大局观、逻辑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人云亦云的报告是没有价值的。
部分基金经理在投资日志中提及,工作的忙碌几乎挤占看书的时间,忙里偷闲十分难得。不少分析师在不断的燃烧自己,但是没有新的视角,新的火花,新的框架延伸,所以我们看到的研究报告基本在重复,质量上乘的报告越来越少了。流水线作业出来的研究报告,指导意义不大;如果巴菲特按照他们的建议投资,估计早破产几万次了。
4、继续关注通胀的理由
在2009年12月6日《难以避免的市场“再调整”》中,提及了通胀问题。因为统计数据的问题,是路人皆知的事。因此微观层面的调研显得非常重要。相信不要很久,我们可爱的统计数据也会显露出,通胀加速的迹象。
有的时候,对于市场研判的正确性是需要运气的。偶尔能够猜中市场的走势,是非常开心的事情。说教式的策略报告,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
2010年楼市的关键词:征税、加息、打击囤地、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房地产项目资本金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