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是以 君子终日行 不离轻重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译文:
重与轻之间重是轻的根(基础),静与躁之间静是躁的君(主导)。
所以,君子终日行动,不离权衡轻重这一尺度。虽然有荣耀的宫庭,却不能像幽燕安乐处之而超然于外界。为什么身贵为万乘之大国的君主,却不重自身以轻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君位。
点注:
老子此篇阐明了轻与重、静与躁两对矛盾的主导方面,这就深化了老子朴素的矛盾思想,也即是今天所说的“两点论、重点论”。
老子在此篇所讲的静躁关系,不是一般静止与运动的关系,而是冷静与急躁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特定动静关系。因而不能以老子把静作为静躁关系的主导方面,而得出结论说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不彻底。
老子此篇是通过轻重、静躁关系的阐述,提出了“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的问题,因而本篇主题应属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