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常识(原载于《地产》09年第6期)



做房地产营销每天都需要收集和研究各种统计数据,从宏观经济指标,到客户来电来访数量,甚至包括客户生活区域工作行业的比例分析等等。常看到各路专家评说行业发展、预测房价走势的大作名言,都广证博引各类数据作为论据,可观点却针锋相对相去甚远。先不评论看法的是非对错,这满世界的统计数据就让人眼花缭乱,许多言之凿凿来源权威的数据也和常识相悖,以至于到底是相信常识还是数据,已经是一个问题。试举数例:

先看最权威的宏观经济数据:09年四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增长7.4%。

看起来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因为金融危机哀鸿遍野的时候,中国的GDP增长率仍然达到6.1%,看上去很美。

可是且慢,还有两个数据也很重要。

其一:同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称,今年一季度全国用电量7809.9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2%。

电力与经济发展增长的关系早有研究结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GDP与用电量及装机容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8,经济总量指标与电力总量指标呈正相相关关系。从长期均衡看,GDP与用电量和装机容量呈正相关关系,用电量每增加1%,GDP 增长1.12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用电量增长0.5097%;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用电量增长1.66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用电量增长1.2830%;

其二:根据中国交通运输经济信息网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按现价计算,同比下降3.3%,是近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增幅回落近15个百分点。

我没弄懂中国经济是怎么做到在用电量下降4.02%的条件下做到增长6.1%的,难道是有重大的技术进步导致能耗大幅度下降?好像没听说这样的突破性进展啊。我也不清楚增加的GDP有多少在库房里积压,因此导致物流总额下降。但至少这几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超出了我此前的经济学常识,让我不能确信无疑。

国家权威数据尚且存有争议,在房地产行业,某些“专家”对数据的态度让我更加疑惑:

某地产名博称:一线城市豪宅市场崩盘,文中有如下几个数字:在京、沪、深豪宅市场上,2000万左右的高级公寓和5000万以上的独栋别墅,今年以来的成交屈指可数。其中,2000万左右的高级公寓在深圳为零成交,在上海仅成交5套,北京2套。因为文中没有注明数据来源,所以不能判定是主观臆造。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此数谬矣,仅思源今年在北京卖掉的2000万左右的高级公寓就有数十套,1000万左右的高级公寓超过百套。做研究总应该认真严谨些,不区分期房、现房、二手房,不去几个城市的豪宅项目做点儿起码的调研,就断定一线城市豪宅市场崩盘,实在是太草率了些。

另外一个地产名博的论断则更加让人哭笑不得,针对今年各地成交量的显著放大,“专家”不是去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而是观点决定论证,立场决定逻辑,这次干脆不用数据了,直接猜测缘由:“住房成交量为何突然在1月和2月放大了呢?有三个原因:一是保障性住房占比增大。通过交易数据可以看出来:在近期新楼盘的交易中,保障性住房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二是在国家减少交易环节的税收后,为投机大开绿灯,二手房交易被激活,第三个原因最重要,这是笔者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许多开发商最心知肚明的原因:此次房屋成交量的回升,很大一部分乃是假按揭套现的结果。”

如果说数据统计不全或引用错误尚可谅解,无视或歪曲数据就很可悲了。仅以此文为例,所谓的三个原因都不堪一驳:保障性住房占比增大不假,可与成交量的大幅增加相比,新增部分还是以商品房为主。二手房交易也日益活跃,可成交量大幅增加的对比参照数据是商品期房销售量。至于第三个所谓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荒谬的结论。假按揭可能有,但一定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现象,决不会是很大一部分。

某些“专家学者”不顾常识,乱用数据,甚或不用数据,抛出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来哗众取宠,实在是对大众不负责任。以此“为民请命,为民呐喊”,以大众代言人自居,不仅自欺,更是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