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晓虎

大学教师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萧红是中国三十年代轰动国内外文坛的女作家,鲁迅曾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创造了大量的文学形象,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但女性形象的塑造却比男性形象更加成功,因为女性的形象是从萧红本身的人生经历所散发出来的。她带着自己深痛的底层生活体验,源于对命运的关注,对女性作为人的个性尊严的捍卫,以其“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来描绘她笔下的芸芸众生,从而使其女性形象具有恒久的魅力。萧红及其小说被时下众多的学者所研究并且成果显著,不仅有国内的也...

Read more

萧红眼中的鲁迅形象


萧红眼中的鲁迅形象

——对《回忆鲁迅先生》的解读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在文学上取得的非凡成就离不开众多关心她的人,其中鲁迅先生对萧红的关怀和照顾已经流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鲁迅先生逝世后,萧红以其浓郁的情感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创作了《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这篇文章不仅是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更突显了萧红作为一个东北女作家的细腻和卓越的写作才能。

为能更好的理解萧红眼中的鲁迅形象,更进一步走近萧红和生活中的鲁迅,也为了对萧红的散文风格和女性视角有更为精准的把握,本文对《回忆鲁迅先生》进行解读,通过...

Read more

浅析《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浅析《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有一颗挚爱人生和艺术的心而又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其作品必定呈现出独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19401220日,萧红以轻快活泼的笔调,明丽淡雅的色彩完成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萧红的代表作,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萧红乃至中国文学艺术殿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也正是这一部作品给萧红短暂的艺术生涯带来了不朽的声誉。本文主要围绕《呼兰河传》的语言、文体、人物,内容四个方面,运用例证、比较、引论等论证方法,从形式到内...

Read more

从异乡到异乡


 

从异乡到异乡

——萧红漂泊之旅的探析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一个在时代的漩涡中走向成功之路,又长期饱尝创作之苦而不悔的孜孜求索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萧红给中国文学留下了难以估量的财富。她辗转漂泊的一生以及独特的性格造就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及思想内涵。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红的一生,同时也造就了萧红,成就了她的许多艺术佳构。她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真诚地融入笔下的艺术世界,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

Read more

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风格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创作正是她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痛苦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萧红以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对她的作品做整体性的分析是这篇论文的出发点。萧红以对文体的自觉来平衡着自己的诗歌与小说的创作,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互相延伸、互相参照的形式,这样便使她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

Read more

萧红研究综述


萧红研究综述

 

 

萧红的人生是短暂坎坷的,她的创作也只有十年。在战乱、流离、病痛中,她给后人留下了近一百万余字的文学遗产,她短促的创作生涯赢得了研究者们长久的关注。萧红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在她生前就已经开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尤其到80年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萧红研究”取得了轰动效应和丰硕的成果。本文从各个时期萧红研究的成果入手,重点针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观点纷呈、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整理,涉及到关于身世方面的&ldq...

Read more

萧红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萧红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以其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深入成熟的悲剧人物形象描写,在众多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揭示了贫苦人们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状态,写出人的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人的悲剧命运。萧红及其小说被时下众多的学者所研究,并且成果显著,主要包括对她家园意识、女性意识的研究。萧红的作品具体独特的韵味,其独特性主要来源于其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萧红本身体验所散发出的女性悲剧人物形象则作为重点融汇在她的作品中。为了深切体会漂泊者萧红的一生以及萧红作品中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

Read more

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难很多? (转)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

Read more

不惑之年的诗意书写


不惑之年的诗意书写

——读张振民先生的诗集《雾已散尽》

 

张振民先生是中国当下文坛颇具影响的实力派诗人,自1991年西北民族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张先生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1600余篇。出版文学著作《雾已散尽》《我的黑夜比你长》《草色入帘青》《爱你不亏》《大路朝天》《太阳出世》《并不轻松》《还犹豫什么》等。曾荣获首届中国和平诗人奖、五一文化奖一等奖、太白文艺奖及精品工程奖等省级国家级文学专业奖项20余次;多部作品被译成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

诗集《雾已散尽》①是作者进入不惑之年奉献给世人的充满人生感悟的...

Read more

浅谈《蒹葭》的两难结构


浅谈《蒹葭》的两难结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渭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nb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