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应学俊

特级教师。曾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关注教育、文史哲、时政,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

请问喻中教授:改革的路径究竟是什么?


请问喻中教授:改革的路径究竟是什么?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在“宪政”问题上,任何“国情论”可以休矣——因为我们“宪政”实施的依据正是中国自己根据诸多“国情”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制订通过的《宪法》,而不是依据别的什么,更与“西方”不相干。这样的“宪政”不可能是“多元的、多样化”的,除非它抛弃了《宪法》,可那又不能称之为“宪政”了。在当今中国,改革的首选路径首先就是&...

Read more

解码“宪政梦”(上)


解码“宪政梦()

(原创:应学俊)

《南方周末》一篇《中国梦·宪政梦》惹出一场风波,一场麻烦。不过还好,有乌坎经验在先,大约结局不至于令人过于纠结,据“出口转内销”的报道说事件似乎已经有了稍稍令人欣慰的解决进展——只是事实真相至今尚未公诸于世。

在报刊、网络媒体上,在现实生活的某些人中,一些人一见到“宪政”二字即如见洪水猛兽,即如大敌来临,甚至恨得咬牙切齿。这次《南方周末》新年特刊献词《中国梦·宪政梦》就因这倒霉的“宪政”二字惹出麻...

Read more

面对“南周风波”,《环球》必须反思


  2013年1月7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笔者以为,“南周事件”固然值得深思,而《环球》这篇社评倒更使我们陷入了满腹狐疑进而也“深思”起来,与此相连的是《环球》也必须对自己在“南周事件”上的所做所为认真“反思”一番。

  反思一:《环球》自己充当了南周事件“造假、积极扩散”的角色,却出尔反尔指责他人

  《环球》在1月7日社评中说:“据环球时报通过自己的独立管道了解,所谓‘改...

Read more

我们应当怎样“尊重毛泽东”?


我们应当怎样尊重毛泽东?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既然“尊重毛泽东”,表达爱戴和敬意,恐怕不应做他生前最讨厌最不赞成的事情,而是应当充分尊重他生前的意愿和堪称正确的主张。官媒党报对此倒真的应有正确的“导向”了,也在媒介责任的要义之中。(本文已在“环球网”“中国网”“博客日报”等发布)

有关纪念毛泽东的话题,笔者曾写过一拙文《毛泽东、观音菩萨与钟馗》。对此话题本不打算再去考虑。无奈,今见20121227日《环球时报》社评《尊重毛泽东是中国社会的集体自尊》,...

Read more

答《环球》:“中国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


答《环球》:“中国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

——三评《拿“言论自由”逼问莫言就是装孙子》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本文探讨的是《环球时报》1211日那篇社评中提出的问题。因为尽管《环球》承认中国对西方而言在“言论自由”等多方面是全面落后的,但中国又照样发展迅速得震动世界,这说明除了“西方”所谓自由、民主那一套,我们还有我们自己摸索且值得自信的发展道路。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来探讨一下《环球》提出的“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的问题了,因...

Read more

文学:“应该把好人当坏人写…”吗?


—— 小说创作门外谈之一

(原创:应学俊)

最近流传一种小说创作理论,概括一下叫做“AB来写”。具体说来就是“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把坏人当好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写”。为了强化对事不对人,为了仅仅是探讨一种小说创作思想与实践的关系而不旁骛,所以笔者不提及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和践行者,以免分散注意力。

笔者不是写小说的,这里仅从哲理的层面做点探讨,算是“门外谈”了。如有啥不对,姑妄看之,也欢迎讨论。

最初听到这理论是在去年。2011年...

Read more

莫言为何骂自己“很××”?


莫言为何骂自己“很××”?

——浅议莫言作品的主题路径与价值观宣示

(原创:应学俊)

有一种“文学”是让很多人读不懂的,于是它被一些人高看。但终究文学还是要让更多的人“读懂”,于是解读文学作品就成为一项工作,有了文学批评家。诚然,“一百个人读莎翁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作家对自己文本的思想解读,对读者和文学批评家而言无疑是值得重视的,是有价值的,无论如何它是作者亲言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吧。

一、莫言如此痛骂自己“很卑鄙&rdq...

Read more

也说《不攻击爱国主义…底线》


 也说《不攻击爱国主义…底线》

—— 读《不攻击爱国主义…底线》等两篇时文有感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彭晓光先生在《底线》一文开篇即言:“攻击爱国主义就不仅是反国家民族,而且是反人类文明了。”既然如此言重帽子如此之大,大到足以涉嫌触犯刑律,那么彭晓光先生如不认真界定这样重要的“爱国主义”概念,那笔者真的要问问:彭晓光先生如何看待列宁对“爱国主义”的一系列严厉批判?如果没有明...

Read more

谈异化与控制异化


谈异化与控制异化
——“异化”问题研究札记
(原创:应学俊)
 “异化”这个哲学概念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但想来想去真找不到可以替代它而又能准确表述的语词。
作为哲学一般概念的“异化”在欧洲从出现到逐步被认同和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了,而马克思在他的研究中使用异化这一概念则更早,只不过使用的范围似乎仅限于对于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的理论阐述,当然也由此构筑了《资本论》的基础。
一、什么是“异化”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的。&ld...

Read more

从重庆政要回避“重庆模式”说起


 

从重庆政要回避“重庆模式”说起

(原创:应学俊)

    新华报业网2012年1月12日报道:2012重庆“两会”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组成“知名媒体看重庆”采访团来渝采访。香港商报记者邓明宇向薄熙来提问:“对‘重庆模式’,有人总结为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您怎么看?”薄熙来说,我们从没提过什么“模式”。如果说重庆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没别的,就是老老实实按中央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