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迟宇宙

迟宇宙,《中国经济周刊》副总编辑。作为商业史写作者,被认为确立了企业史写作的行业标准,以独特之风格开启了商业史写作的新方向,出版有:《海信史》《海信经验》《联想局》。

股市地震中等待救援的人们


慷慨赴死的方志敏曾写过《可爱的中国》,难道这就是吗?

昨天突然想了两个题目,一个关于热钱的叫《热钱灼伤中国》,另一个关于股市的,题目叫《谁绑架了中国股市》,尤其是后一个,想想都觉得好笑。政出多门,随便一个部门就可以叫一叫,随便一个官员就可以跳一跳;怕热钱进来,就在别人减息的时候加息,明知提高准备金率无法抑制热钱只能挫伤本国银行还是毫不犹豫地提了;提高准备金率明明可以分两次提,更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提,还是什么都不说清楚,把市场吓坏了;进来了那么多热钱,差不多一万亿美元,到现在蛰伏不动,到底要干吗去了?去年年中4000多点鼓励买蓝筹,突然就泡沫了,挤到现在也没挤干净?谢国忠、侯宁之流明...

Read more

明日采访李连杰


明天跟我们记者一起去采访李连杰,做一个“领袖”。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李连杰跟“领袖”扯不上边,但是他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使人感动,所展现出的领袖气质使很多商界大佬汗颜。人如何成为巨人?人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这是一个经历过死生的李连杰比其他人更有资格解说的。

准备送他一本《孔曰》,上面写一句话:“君心本绝尘,明镜自高悬。”出自《五灯会元》中的一首禅诗:“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镜高悬未照时。”

Read more

一个奇怪的问题和一个奇怪的答案


今天有个杂志的人打电话来问:你觉得你和许知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一下子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以前也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我也曾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

但是现在,这些答案似乎都那么不靠谱儿。

如果现在一定要给个答案,我说,那就是:

许知远几乎不做他认为没有价值又不想做的事。

我几乎不做我不喜欢又不想做的事情。

很奇怪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奇怪的一个答案。

因为很多人要做一些事情,不得不做,无论是否有价值和是否喜欢。

譬如我不大喜欢一堆人聚会,可是因为有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就去了。

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不喜欢但是想做的事情。

更多的事情却是不喜欢又不想做的事情,如果都可以不做,该多好。...

Read more

上帝与比尔·盖茨的不同


627日这天是一个财富领袖的祭日,因为作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死了;然而却又是一个比尔·盖茨重生的日子,因为他终于能够摆脱无限羁绊的名利场,回到尘世当中,回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当中。

他宣布从微软退休,也宣布一个传奇故事的结束。从此之后,人们不会在埃里森、拉里、谢尔盖、乔布斯的队伍中找到他的身影,而可从特蕾莎嬷嬷的庇护下看到他的足迹。他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经营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会像另一个著名的比尔(克林顿)一样去关注全球的健康与教育。他们并不孤单,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很多富豪将会追赶他们的脚步,直到寻到内心的安宁。

比尔·盖茨在退休之后依旧保留微软公司主席的职位,并...

Read more

今日曼德拉90岁:光辉岁月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1988年的一个夏日,数百名艺人聚集在英国温布利体育馆,他们要举行一场名为“释放纳尔逊·曼德拉”的音乐会。他们要庆祝曼德拉70岁生日,同时声援他在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斗争。

在大洋的这端,一位名叫黄家驹的歌手写下了一首歌,叫《光辉岁月》,用以向曼德拉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二十年来,曼德拉老去,黄家驹故去,那支骄傲的乐队光辉褪去,但是这首歌依旧打动着一代又一代...

Read more

你好,现在是北京时间


时间巧合得如同一场戏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变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剧场,舞台中央展示的是这个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很多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东西。
    这没什么不好。中国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让世界认识自己,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决心和勇气,以及不懈的改革努力和开放信念。
    虽然无论赢得多少奖牌,中国都不大可能通过一场竞技的博览来赢得全世界,但是我们却可以相信,中国将至少赢得一个新的时代——通过改革开放的成功、可复制性与启迪意义,恢复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影响与地...

Read more

以中国的名义,我们相信


   “在全世界,人们从未如此多地谈论中国,谈论这个庞大的、神秘的、全球大多数人不了解的国家。媒体进行的大量报道与调查让人们看透了表象,穿越了长城……中国将聚焦全世界的目光。”法国《费加罗报》形容道。
    镁光灯一聚焦,焰火一升空,领袖们一握手,掌声和欢呼一响起,中国就完成了一场蜕变。引发和象征这场蜕变的北京奥运会被英国BBC称为“这个世界上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初次登场的盛会’”,美国《纽约时报》则称“在我们惟一的星球上,中国举办一届成功的夏季奥运会似乎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这场盛宴所引发的蜕...

Read more

感谢姚明:一双鞋的奥运会


如果评选本届奥运会上最受关注的比赛,人们一定会推举中国男篮与美国“梦八”的那场。除了要观看“美国偶像”的表演外,人们也期待着他们能够检验一下姚明领袖的中国男篮的成色。结局在预料之中,过程却比预想得要好。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个象征意义:全球化使篮球完整取代了破败的足球,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运动。

这一战和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姚明都穿着属于他自己的战靴,那是锐步专为他设计的一双中国风格篮球鞋,整体以金色与中国红为主色调,一条亮金泛红的飞龙贯穿鞋侧;鞋内以红色为底,配以金龙刺绣;鞋跟处沿用了姚明专属标志:酷似猴脸的造型代表姚明生肖,顶端的11是他在火箭队的球衣号码,抽象的图案则是“Y”与“M...

Read more

让我们含泪期待下半场


奖牌、鲜花和掌声,突然之间离刘翔远去,这个26岁的小伙子以最出人意料的举动放弃了自己、抛弃了所有的期待。他震惊了鸟巢里的所有人,也震惊了整个世界。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议论着这件事,就像是在议论自己的孩子,有理解也有恼怒,有同情也有抱怨。

但是无论怎样的情绪,无论我们多么震惊和遗憾,无论我们多少期许最终变成了空花的泡影,它都不能抹杀一种现实: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体育告别了“带病出征”和“轻伤不下火线”,“政治任务”不再是奥运会的代名词和幕后推动力量,享受体育本身的乐趣,包括花絮、遗憾和伤感,才是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事。伴随着贝克汉姆驾驶的双层巴士,一切都将成为过往,成为一种回忆和谈资。

中央...

Read more

残奥会:接下来,世界将被撼动


两年半以前,英国最杰出的轮椅运动员坦尼·格雷- 汤普森女士曾对《金融时报》一位记者说,北京残奥会可能是“为中国的残疾人带来社会变革的最重要的机会”。现在,她感慨自己对北京的敏感性印象:“在这里,我从来没有受到一个中国人居高临下的对待。他们似乎根据你是怎样的人,以及他们看到和了解到的你而接受你。但是在我家,我被人傲慢地对待了20年。”

在北京,格雷-汤普森登上了长城,尽管她并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条“好汉”,而仅仅用自己参加残奥会的事实就可以陈述生命的可贵与精神的伟岸——2名司机和1名翻译抬着她攀登了很长距离,爬完了最后的陡坡。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等待为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