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企业家总是将效率挂在嘴边,仿佛无效率不企业。效率按照本意来讲其实就是一个人为设定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目标。事与愿违的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效率却往往总是违背它的初衷。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量化思路进行操作的,耳熟能详的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以及一系列财务指标等等,都成为企业家门衡量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总是不能对成本与收益进行精准的测量,也就无法做出明确的决策,这种只盯着“伪量化”指标的做法将给企业运营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是推向毁灭的边缘。
效率往往使人朝着简化的方向前进,现在环境越发复杂,企业家们越难...
作者文章归档:龚超

别拿企业文化来撒气儿
从某些企业“整风”的事上我想说明三点。
首先是“狼性文化”的是否真的适合这些企业。诚然,忍辱负重、锲而不舍、团队协作等等优点让“狼性文化”成为了诸多企业效仿的焦点。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狼性企业文化让诸多企业员工变得斗志昂扬、积极进取,行为中处处充斥着激进的一面,增强了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实力。但是我认为,“狼性文化”也其不如“人性”的一面。
强硬、人性缺失、唯命是从、侵略性十足等均成为”狼性文化”的代名词,员工为达目的...
“米”途漫漫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长期有效...
小米手机的迅速走红引发了人们密切的关注,除了承载着创始人雷军的无限期望,这款手机自身那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也着实的令人着迷。号称是世界上最快的手机,具有双核1.5GHz的CPU,1G内存、4GROM和夏普4寸屏幕,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更能提高30%的性能。这样配置的一款手机你猜多少钱:1999元。一边是用户的期待,另一边则是手机到手后出现的漏光、重启、发热等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售后服务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理性...
重塑行业的五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萌生出许多新的行业,但另一方面,行业之间的联系正在日益密切,企业向其他行业扩展和渗透的现象也变的愈发普遍,使得竞争范围日益扩大,以至于我们很难判断某个企业究竟属于哪个行业。从工业革命到电力革命再到信息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得到了巨大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业务发展、运营模式和市场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范围扩大,出现了电信、金融、零售、物流、装备制造以及旅游酒店等服务行业的渗透与融合,行业的边界也正在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产生在跨行业业务交叉之中。
传统模式悄然改变
波特在1985年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
企业的“听风者”
由庄文强导演,梁朝伟与周迅等演员主演的电影《听风者》自上映以来,稳居全国各地影院排片之首,首周票房就已经接近1.5亿关口。该影片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为监视国民党残余敌特人员的一举一动而成立的神秘机构701陷入了空前危机,盲人调琴师梁朝伟凭借自己特殊的听力化解了这场危难,成为了701的英雄。抛开整个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不谈,影片中一些情节暗诣了一些企业管理背后深层次的道理—专业能力与专注精神。
影片中的梁朝伟能够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在无限开阔的声波世界中寻找出敌人的电台信息,从而监听出对己方有利的信息。如今的社会,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人类已经跨进了一个信...
海量数据,海量机遇
信息天然不是数据,但数据天然是信息。继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携手合作,开展手机支付合作模式之后,中信、交行、工行、兴业、农行等银行也纷纷与阿里巴巴展开战略性合作。手机、银行、淘宝、支付宝、阿里巴巴等都是中国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越发紧密,在产品创新,合作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银行之所以与其他企业展开多方合作,其实剑指数据。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模式在改变。近几年,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据报道,美国17个经济部门中的15个部门,员工超过1000人的企业人均数据存储量超过...
重振企业战略的三字诀
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更要在企业内部做足文章,积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但可惜的是,中国仍有不少企业还沉溺在曾给自己带来巨大利润的核心竞争力幻觉当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比亚迪由于业绩下滑、裁员风波等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究其原因,也是由于原来支撑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步消亡时,它却浑然不知。
一直以来,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于它推出的车型,而是它雇用大量工人以替代自动化机器、对于公司多元化的行业选择以及模仿竞争对手的本领。雇佣大量工人...
核心竞争力幻觉,该破灭了
全球手机业巨头诺基亚由于股票成交量不断萎缩,已经申请从法兰克福证交所摘牌退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现在不断丧失营地,尽管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都无法力挽狂澜,摆脱不了每况愈下的厄运。多少失败的公司都曾铸就了辉煌的历史。但所谓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曾经的它们,创造了家喻户晓的产品,成就了占据人们心智的强大品牌,成为同行竞争模仿的标杆。时过境迁,不少企业在辉煌后一蹶不振,有的被迫转型,有的有的摇摇欲坠,有的销声匿迹。究其原因,大凡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都会患上核心竞争力幻觉的疾病,它的出现,正是企业走向衰败的开始。
要理解核心竞争力幻觉,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自从普拉哈拉德与哈...
HTC,打造强势品牌的四步曲?
有人曾问我21世纪什么最贵,我的回答是“品牌”。的确,21世纪迈进了一个品牌生产与消费的时代,单纯的产品制造已经远远落伍于时代,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势必定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
当华为、中兴为了叩开北美市场的大门而苦苦思索的时候,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手机企业HTC,销售额已经有50%都来自北美;当鸿海因代工利润下滑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同样是代工企业出身的HTC,刚公布的第三季度净利润几乎增长了一倍。美国《商业周刊》曾撰文回顾了HTC从默默无闻的代工厂一跃成为顶级智能手机厂商的历史,并称HTC已经成为Android和Windows Phone 7两大平台阵营...
千亿民企的成与困
在管理水平上积极创新是飞越千亿的重要手段,千亿级民企应适时适度地从战略规划、集团管控、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全力打造适应自身成长的新型管理体系。
中国民营企业营收千亿俱乐部中2010年增添了两名新成员——美的与万科。即便如此,中国民企破千亿的也仅寥寥几家。达到千亿需要突破一次又一次的成长瓶颈,这是进化与裂变的过程,也是衰退或飞跃的关键。如何构筑核心竞争力和结构性竞争优势、建立和保持持久发展动力、实现基业长青,是目前中国千亿级民企的一个共同课题。
根据对千亿级民企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管理水平上积极创新是飞越千亿的重要手段,千亿企业应适时适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