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忠明

.

调控坚持与否取决于地方政府承受力


房价不跌,调控坚决不放松,成了一句口号。如此,看似一种决心的体现,但其实质就是一种行政干预。纵观受行政干预的市场,达不到目的的纯属偶然,达到目的的是必然。所以,未来房价会怎样?答案或已清楚。但是,调控的实际大多数只与地方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离不开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大幅缩水也只和地方政府有关。所以,调控坚持与否?更多的应取决于地方政府承受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让城市更美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土地出让,这一点无人可否认。但即便如此,城市化率也仅完成46%,这其中1\4也属虚的。于此,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不仅走的路还很长(年1%左右),且投入仍很大。


而自2011...

Read more

楼市有的只是伤害


“数不清”的调控,在房价不降的情况下,遭质疑。而坚持调控下,房价真降了,同样也要遭质疑。因为,在经济并不景气的2008年,政策曾鼓励过百姓买房。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过了桥,不需要了,是否该拆了?岂不成冤死鬼。所以,做人和做事一样,不能出尔反尔。


调控到底为了啥?到今天为止有谁能正确无误地说清楚?希望调控把房价降下来,能使百姓买到便宜房。但随时间的推移,这一愿望终成心中的一个念想,不是房价被越来越高,就是买房门槛越来越高。如此,为何楼市中有的只是伤害?

房价到底会不会跌?确实很难说得清楚,凭的只是猜测。完全取决于政策因素的房价涨跌,把本不确定因素,变成了完全可确定了。政策有利于多方,房价...

Read more

降房价仍在心中


降房价仍在心中。自从1月26日调控以来,市场在限购、货币差别化政策作用下。市场总体和以往比确属“低迷”。如此,政策又一次给人于降房价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似乎希望越来越大。然后,调控的高调并没使市场有所改变。频繁地发出“成交大幅减少,但房价仍坚挺,”应是最好的注解。看来这一次也没好兆头。所以,降房价仍在心中。
降房价仍在心中,这几年在楼市中演绎的淋漓尽致。高调的调控,似乎总是给人于希望,可结果往往是,降房价仍在心中。而2011年又到底会如何呢?
首先试图改变这一点毋容置疑,也是2011年调控关键所在。所以,不惜行政干预为上,其中典型的当属不让买了。对有钱人“限购”,再多的钱也没用,不让...

Read more

现时有房不让买届时一定抢着买


始于2010年4月17日的调控,其最大特点~就是有房不让买。限购令从个别到普遍,贷款从紧从三套到二套,再到首套。然后,尽管调控方想通过不让买,改变房价上涨趋势。但恰事与愿违。房价没改变,成交量却减少了很多。从而影响到了开发商拿地积极性,使得本就短缺的房子,并没有调控后有增加。所以,市场会再一次告诉人们,现时有房不让买,届时一定抢着买。
如还有记忆,“有房不让买,届时一定抢着买”,并不是本人随便臆想出来的。历史曾有过2007年9月27日“二套房贷”政策,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有房不让买”现象。而不让买的结果,致使2008年异常“低迷”。而这种不让买政策一旦结束,届时一定会抢着买。这一现象,2...

Read more

逼出来的下跌时间不会久


楼市正处于,说下跌,有人骂,睁开你的眼睛看看,那里跌过?说上涨,也有人骂,总理也表态要让房价跌,难道博主连总理的话也不信了吗?市场就这么纠结着。但尽管如此,有一点市场各方都清楚。即使以后房价下跌,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但这一下跌,有别于内在因素变化所引起的下跌。所以,从时间上判断,房价被逼出来的下跌,时间上不会久。


房价到了真正下跌的那一天,将意味着什么?时间会很长,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经济,这一切日本等国已有教训。所以,从经济这一角度考虑,即使调控逼房价下跌,也该适可而止。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会过的局面,但这一切政策可掌控,所以,从时间周期上和下跌幅度上分析,不可能长久。


房价被...

Read more

三个要将贯穿下半年楼市


昨日,在和某编辑聊天时,无意间写下了:下半年楼市整体“政府要量,百姓要房,开发商要钱。”三个要。所以想以此为题谈一些看法。


诚然,对于“政府要量,百姓要房,开发商要钱。”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客观存在着。然后,我想说的是,楼市在经历了从1月26日调控后,下半年这“三个要”将成为一种需要。


如你所知,楼市只要有调控,观望少不了。而观望引发的成交量大幅减少,但房价不变事实,看来在今年的行情中也无法改变。如此,调控使成交量大幅减少并不是政策所要的,这无疑又一次证明,调控没把开发商“整死”(房价没跌),自己却先死(成交大幅减少,税收少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如果说,成交量的大幅减少使政...

Read more

房产税调控房价就是一笑话


拿着纳税人的钱,专干凭想象猜测未来的社科院,近日又有蓝皮书出炉,在屡次猜测房价失败后,改猜测起未来政策了。其还有精髓,蓝皮书认为:“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房产税。无非想说明,对持有环节征收,有逼出存量房之功效,从而供应量增加,改变供需关系。只要供大于需,届时房价自然会降。这一想法似乎有理,但只能是想象,谁有具体数据说明,未来供应一定会大于需求呢?所以,房产税调控房价就是一笑话。
用房产税降房价无非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问题,全面开征房产税,逼出存量房,从而形成供大于求局面,由此,房价就降了?上述这一想法,说其一点都没道理也是不客观的。然后,此现象即使存在,也只是阶段内的。难道一旦房产税全面了...

Read more

调控不极端加码有何用


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当时只考虑不可能有极端出现。但后来的事实,似乎和判断有出入。试想硬性规定只能买一套房等政策,说不极端也要有人信。所以,有些事情到了一定的时候,终究会来。房价问题就政策来讲,岂止只是三令五申,但就是不“听话”。这一问题即使再没脾气的人,最终也会爆发。有道是:老虎不发威当是病猫了。


昨日,社科院又亮相了所谓的房地产蓝皮书,从其内容看,根本就不屑一顾。每年研究房价要跌?但结果不敢恭维。看来社科院真不愧为社科院,失败以后善于总结经验。研究房价不准确就改行研究未来政策。今年蓝皮书改内容了。改成算未来政策会否加码。按理讲一个国家的社科院,其研究注重的应该是科学,而科学研究又讲究...

Read more

楼市“回暖”不能忽略的力量


用什么来描述目前楼市现状?我想用标题为“多地楼市回暖,但房价未见松动。”应很合适。于是,可预料的是,一场责怪之声在所难免。其中,被责怪最多的,当属地方政府了。而不能坚持不移地落实中央调控政策?从以往看都属头条。用杨少锋的话说,眼下调控政策已很严了,只要地方政府很好落实的话,3季度政策效果会显现?意仍为,楼市多地“回暖”房价不松动,又是地方政府执行调控政策不力所致。而另一股买房人的力量恰被忽略了。


楼市到了敏感期,而敏感期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楼市将进入到深度博弈当中。而既然称之为“博弈”,决定胜负的,只存在于力量大小之间。而从参与“博弈”的各方来看,谁的力量最大?虽然无法拿出具体的数据来,...

Read more

买房等待不可取


楼市自2003年以来,其成长始终没离开过政策照顾。而一旦照顾出现,有一种声音经常可听到。当问及你买不买房时?最多的回答就是等一等或看一看。但这一回答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后悔中失去机会。所以,为你不再后悔,提醒你:买房等待不可取。


之所以给出:买房等待不可取结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别被诱惑而上当


对于“准刚需”来讲,本来或许根本没想过要“等待”,但由于有了调控政策后,加上个别媒体或所谓的“砖家”和官员鼓噪,他们往往会给出一个所谓的最低点来,比如说:今年4季度买房是时机?而正是由于这个所谓的“最低点”,对“准刚需”来说,如若“最低点”真出现的话,其诱惑可想而知。但从历史看,除仅有一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