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锋,离开了政治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关于浪漫,离开了政治也同样没有什么好谈的!法学博士施米特先生把浪漫主义看作是一种“政治的趣味”,一种政治哲学(参见刘小枫为《政治的浪漫派》写的编选说明),这正是我所关怀的,尽管施博士反对浪漫派。恐怕仅此一点就会使那些在今日的艺术或商业嘉年华中冒充先锋的人退避三舍。
早在波德莱尔的一本1862年至1864年的个人笔记《我赤裸的心》中就有了“先锋派文学”这...
作者文章归档:李公明
十年磨刀:读书的困惑
李公明
读了二、三十年的书,好像突然才明白过来:读书如磨刀,读完书就要用,不是砍柴就是杀人。当然,所谓的“用”早已不是应付考试、为升职写论文等等,而是有大用处——究其实也是大而无用,只是在个人内心觉得有大用处而已。读书如磨刀,刀磨利了,既砍不了柴更不敢杀人,是在内心点燃柴薪,在内心向敌人举起大刀。元旦那天在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开了一个博客,“左岸看世界”的标题之下的描述就是:读书人是磨刀人,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
更多的时候是无聊而读书,读完自然更是无用。读报也是一样,更多的时候是无聊才读报,但读书不同的是,读报之后不开心的...
结社,还是不结社,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 读《结社:理论与实践》的一些思考
李公明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结社还远不是问题。与温饱与安全相比,结社显得似乎是一个太奢侈的问题—— 虽然在实际上温饱及安全等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有可能包含结社问题,人们总会把结社看作是远高于生存问题的行为。从读书界来看,这本《结社:理论与实践》似乎蒙上一层条约、案例的色彩,而且书名本身给人以过于偏狭的专业感,因此我把它列为2006年最被低估的读物之一。结社,还是不结社?有些人已经在生活中认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而读过这本书的人大概也会同意,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一谈到结社...
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岂止是不负责任的企业
李公明
成思危先生撰文谈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固然十分正确,但有几个问题仍值得深究。
第一,关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而且也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的问题。应该承认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不能把建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检验标准和外部制裁。别的不用说,在国际贸易中的制裁关系说到底也还是商业利益优先的关系。即便是在政治外交中,国家功利主义也会使图利舍义的事情时有发生。
第二,对于如何促使中国企业负...
《新宣传画之公益贺年卡》策划方案
一、活动缘起
自2004年6月由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策划的以“呼唤社会正义与公平”为宗旨的新宣传画活动,在经历了作品征集、评选、筹备展览、理论总结、巡回演讲、公开讨论、媒体传播等一系列发展过程之后,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正发展为形式更为多样、吸引更多公民广泛参与的“新宣传画活动”。
举凡社会转型、时代巨变之际,艺文事业总是责无旁贷地肩负有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变迁的责任;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记录处于时代巨变中的人们的现实生存处境和文化心理变迁的文艺创举。无疑,我们现今的时代更是一个产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深刻变化的时代。...
学者与政治权势
——读《列奥"施特劳斯与美国右派》
李公明
1989年的一个暮春雨夜,江南某大学的招待所里,我和几位参加某会议的学者讨论了一个问题:书斋学者与政治权势的关系。当时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已有一些学者的身影闪动在权势领域周边,讨论中颇有一种从书斋意气到国策纵横的时代风雨的使命感。现在想来,显性的学者从政只是时势的一时之选,而隐藏在政治哲学之中的学者之思才具有更隐秘、更根本、也更持久的影响力。在风雨苍黄与灯红酒绿之间,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登临极目,总会在多元价值与现实困局之间寻求着解读的路径;而时势的发展则有可能使其中某一路径通向了政治前...
关于提案的提案:阳光、思想、辩论
李公明
每年开省政协会议我都写过提案,自己觉得不管有用没用,总算尽一点议政建言的责任。这两天有委员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一个问题:优秀提案是怎样选出来的?为什么有些观点尖锐、有前瞻性的提案总是评不上优秀?本来,我认为提案是用来批评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至于是否被评为优秀根本不重要。但是,从该委员的提问中我想到了一个并非一点都不重要的问题:委员的提案是否也应该在传媒公开以引起关注,更重要的是引起公众对政府回应提案的言行措施的关注?这样的话,评选优秀提案的话语权就不再是一家之言,“中国人民协商”这个神圣的责任就不仅仅落在几百号人...
新宣传画之农村新壁画创作活动方案
(2007,2, 广东阳江地区)
一、活动缘起
自2004年6月由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策划的以“呼唤社会正义与公平”为宗旨的新宣传画活动,在经历了作品征集、评选、筹备展览、理论总结、巡回演讲、公开讨论、媒体传播等一系列发展过程之后,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正发展为形式更为多样、吸引更多公民广泛参与的“新宣传画活动”。
举凡社会转型、时代巨变之际,艺文事业总是责无旁贷地肩负有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变迁的责任;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记录处于时代巨变中的人们的现实生存处境和文化心理变迁的文艺创举。无疑,我们现今的时代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