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宏观经济在2010年进入第二波的去杠杆化过程,其核心是地方政府的去杠杆化与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化,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加强。这一波去杠杆化至少将持续两到三年。
今年以来,去杠杆化主要体现为多方面的宏观再平衡过程与宏观挤出效应。上半年的A股市场受此影响出现了调整,在信心受挫的情况下,投资人对未来股票市场的特征与主要机会更失去了方向感。基于对历史的回顾与逻辑分析,我们认为,去杠杆化大背景下的宏观再平衡过程将推动A股市场进入成长投资的时代,这将带来证券市场投研观念与方法的转变。
去杠杆化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影响
与去年通胀处于低位不同,今年通胀持...
作者文章归档:孙建冬

宏观再平衡过程中迎来成长投资的时代
中国的宏观经济在2010年进入第二波的去杠杆化过程,其核心是地方政府的去杠杆化与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化,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加强。这一波去杠杆化至少将持续两到三年。
今年以来,去杠杆化主要体现为多方面的宏观再平衡过程与宏观挤出效应。上半年的A股市场受此影响出现了调整,在信心受挫的情况下,投资人对未来股票市场的特征与主要机会更失去了方向感。基于对历史的回顾与逻辑分析,我们认为,去杠杆化大背景下的宏观再平衡过程将推动A股市场进入成长投资的时代,这将带来证券市场投研观念与方法的转变。
去杠杆化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影响
与去年通胀处于低位不同,今年...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业绩常青的投资者。从1956年开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巴菲特把他的投资增值了3万多倍。巴菲特的投资像大海,哪怕再多的水注入,也能潮起潮落;对于中国的投资人,巴菲特就像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从中各自悟出了不同之处:有人看到了时间的玫瑰,有人看到了零成本的资金杠杆,更多的人自认为他们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之处。
一 对巴菲特业绩常青的思考
巴菲特如何能保持业绩常青?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下几点似可作为参考。
1 独特的投资方法及与之相应的独特人生经历
通过将价值的内涵从清算价值扩展到成长与竞争壁垒,巴菲特继承并发展了格雷...
通货膨胀、股市双向扩容与创新的力量
在以前的博客中我曾提到美国七十年代长期滞胀的现象。
“整个七十年代,从1970-1979年,一边有选民与政治家的压力,一边有通胀的压力,美国经历了一个反复去杠杆的过程,并最终陷入滞胀: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去杠杆导致经济下降与失业率上升,政治压力倒逼货币政策放松;在石油供給冲击的压力下,一放松就出现通胀。美国经济陷入收了放、放了收的困局之中。”
可以说外部的供给冲击导致七十年代的美国刚性的通胀压力,导致政府丧失了宏观政策的弹性空间与腾挪的时间。那么,当前国内通胀形势的新特点也值得关注。与06-07年加息时相比,随着城市...
去杠杆长期化,证券投资需防范“历史经验主义”陷阱
全球进入“去杠杆化”的长周期,证券投资面临全方位转
全球进入“去杠杆化”的长周期,证券投资面临全方位转型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全球经济将进入“去杠杆化”的长周期。中国“去杠杆化”的过程将持续3--5年,至少到2012年;而欧美经济的“去杠杆化”的过程将更长,估计将持续5年以上。去杠杆长期化将对全球与中国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与投资方式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一、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去杠杆化
(一)美国经济的去杠杆化表现在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
首先是依靠过度证券化支撑的居民负债与消费将经历长期向均值回归的过程。美国居民的借债能力在存量...
第二波“去杠杆化”来临,流动性与通胀预期迎来拐点
第二波“去杠杆化”来临,流动性与通胀预期迎来拐点
——孙建冬,4月29日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出现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第二波“去杠杆化”过程的来临。
在08年8月份公布的华夏红利基金与华夏复兴基金的中报中,我曾提出,“全球经济处在去杠杆化过程的第一阶段,去杠杆化第一阶段将以全球通胀趋势的逆转而结束”,华夏红利基金与华夏复兴基金也因此成为当时市场上长债的主要投资人。雷曼的破产把全球经济与商品资产价格拖入谷底,随着各国纷纷出台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经济逐渐恢复。中国等能够再杠杆化的国家还出现了资产泡沫,国内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经济过热与通货膨...
美国科网泡沫破灭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启示
美国科网泡沫破灭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启示
——孙建冬, 5月10日
前一阵与公司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时我提过一个问题,不去翻历史书,以抽象思维的方式做一个“头脑风暴”,当年美国科网泡沫破灭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人回答是AOL收购时代华纳,但实际上,AOL的崩盘略有滞后;有人回答是货币政策的变向,当时货币政策并无大的变化,而且,从大众心理学上看,群众的非理性狂热具有自加速机制,因此它的拐点多是内生而非外生的。
分析大众游戏的高潮与结束,关键是要理解游戏展开与自我演进的机理。美国科网泡沫的加强是以“高价IPO—高价收购—更高价IPO”为链条的。高价IPO推动了以不可思议的高估值“股票收购股...
地产调控政策长期化、地产开发商宜放弃幻想
地产调控政策长期化、地产开发商宜放弃幻想
——孙建冬, 5月23日
本周以来,政策面传递出了不希望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态度。在此情景下,对于房地产行业调控是否会有所放松,部分地产开发商和股票投资人的认识也变得模糊与暧昧起来。但实际上,政府迅速推进保障房建设与农行发行可能加快这两件事表达了清晰的政策信号:尽管政府会平滑调控力度,避免某一阶段政策过急过猛导致宏观经济二次探底,但是,地产调控政策长期化的大方向与大趋势更加确定无疑。地产开发商宜放弃幻想与侥幸心理,顺应政策、形势与民意,否则,未来将面临温水煮青蛙的局面。
推进保障房建设有一石二鸟之意。一方面,保障房建设成为了挤压商品房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