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暖思考
北京奥运会的炽热没能阻挡住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寒冬”的步伐。“冬天”确实来了----银根紧缩、土地流拍、市场观望、楼盘滞销、房价下跌、地产商手紧。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先生早在世纪之交时就曾预言次年就将来临的“冬天”,虽然迟到了近八年,但是终于来了,已没有人再否认它冷酷的存在。
正如炎夏中需要“冷思考”一样,寒冬里我们很需要些“暖思考”。冬天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该想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冬天是什么:冬天本是四季周期中的一环,必须来到也应该到来。寒冬是暖夏的...
作者文章归档:卢铿
寒冬里的暖思考
北京奥运会的炽热没能阻挡住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寒冬”的步伐。“冬天”确实来了----银根紧缩、土地流拍、市场观望、楼盘滞销、房价下跌、地产商手紧。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先生早在世纪之交时就曾预言次年就将来临的“冬天”,虽然迟到了近八年,但是终于来了,已没有人再否认它冷酷的存在。
正如炎夏中需要“冷思考”一样,寒冬里我们很需要些“暖思考”。冬天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该想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冬天是什么:冬天本是四季周期中的一环,必须来到也应该到来。寒冬是暖夏的...
话说房价
在房地产业“寒冬”里最热、最敏感的一个话题无疑是“房价”。政策的引导、媒体的炒作、开发商的争辩、专家的舌战,把“房价”这个本来并不那么复杂的问题弄得沸沸扬扬。不妨也来说说“房价”问题。
该降的房价:说房价该降,是因为房价在过去的二〇〇七年里涨得过快过高,尤其是在几个特大型城市。所以,部分地区确已形成的房价泡沫应当挤除。
综合的涨因:当前房价早已滞涨,但不能漠视先前房价“疯涨”的原因。近年房价不断上涨,尤其是二〇〇七年里房价飙升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包括——...
“救市”:误会与策略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关于“救市”的议论颇多。当舆论还在是否救市的纠缠之中热闹着时,救市的实际行动已经相继在一些城市悄然兴起。该不该救市?谁来救市?谁能救市?怎样救市?何时救市?……有不少问题需要人们去冷静地深思。
表面上看来,关于“救市”一说,有三种心态和言论——一种是坚决反对救市,认为至少政府不要干预;一种是坚决要求救市,尤其政府必须参与救市;一种是三缄其口,不言不语,怯于谈及救市这个敏感话题。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特殊国家的特殊行业,早已不...
关于当前和未来的楼市走向,已经有“L”型说、“V”型说以及“U”型说,都不大形象。依“L”型说,房价/销量会直落到底,然后平移向前,不会再回升;依“V”型说,房价/销量会斜向大落,触底之后立即快速反弹;依“U”型说,房价/销量会近乎于直落而下,谷底不宽,很快又直上而去。
我认为,房价和销量都应该近似于一条“河床断面曲线”。“此岸”的岸线斜而向下,触底之后波动平移,直到“彼岸”的拐点后再斜而向上。自然形成的河床断面多为此形。两岸总是斜下斜上的,除非有人工的堤岸。河床之底不可能是平直的,必有凹凸不平,断面呈振荡起伏状...
目前大多数的住区环境设计效果,还局限和停留在一个似乎不得不为之的“绿化”状态中。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住区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应当有相应的思考和作为。我们更应当把住区环境视为一个露天会所,一个有诸多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我们不妨考虑为住区的环境安排以下若干功能——
一、环保节能:
随着国家对“四节一环保”的重视,以及这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利用住区的空间环境来实现环保节能,例如太阳能光热光电、“中水回用”等;
二、休闲养生:
现代生活需要“快中求缓”,...
冬天尚未过去,也许真正的严冬还没有到来。
当金融海啸袭来之后,产业经济受到波及,人们的消费信心严重受挫。“捂紧荷包”似乎成了全球人的共同举动。于是,出现了“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的伟人号召。
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办法来提振消费者的信心,但是收效并不明显。问题在于,人们都把信心问题当成了单纯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当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袭来时,信心已经从一般时期的心理问题演化为一个复杂系统。提振信心是一个系统问题,信心系统逆或崩溃逆或重构,这是当前一个必须严重关注的问题。
重构“信心系统”,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注意政策...
对有形的自然海啸我们未曾经历过但却不难想象得出,对无形的金融海啸我们正在经历着却似乎认知麻木。在自然海啸中要想生存靠的是体能,而要想在金融海啸中生存和发展,信心是关键。
信心是什么东西?或许,信心来自于对未来的期许,对执政者的信任,对危机的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自我的评价。信心是否坚实,受制于外界的种种影响,但决定的因素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
关于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的成因及其后果,人们已说得太多。我们习惯了多年持续的发展,却突然间对未来没有了信心。本质问题是,我们当中的大多...
二○○八年,在中国当代房地产送走第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和即将迎来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十年之际,海尔地产提出了“小户大家”的人居理念。
由于人口众多和资源短缺,未来的中国社会必定会成为一个节俭型但不失幸福的社会,“奢侈”和“浪费”的思潮将逐渐淡出。在住房问题上,相对而言的“小户型”会成为必然趋势,惟有把平均户型适当减小才可能最有效地遏制人们无所顾忌的资源耗费和碳排行为。
营造“小户”并不难,建筑师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设计技能把户型做小,让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人居的主力户型。今后,即便是15平方米的单套和40平方米的复式也不再会是设计上的奇迹。诚然,“小户”之...
此次西方生病,中国不得不也吃药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不要吃错药,更不要生出别的病来。半年之内,政府先后出台了七轮行业政策,其力度空前而收效却似乎有限。因为,今天的楼市涉及面太多,惟有使用有效的组合拳,才能够全面有效地提振楼市。
政策到位:
迄今为止,中央及地方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接下来如果不再有新的政策出台,应当告知大众不要再期待那“第二只靴子”;如果还有新的政策,最好能够集中起来一步到位,以结束市场无限期的观望与期待情绪。
适度微调:
宏观调控不能够时有时无,否则就会一...
日前收看上海某电视台的一个财经对话节目,见台上诸仕对楼市之何时见“底”争得面红耳赤。看完之后,除了为嘉宾们各执已见的言论感到有些可笑和可叹之外,别无收获。我相信不少观众听后也会一头雾水。关于楼市的“底”,容我也来闲话几句。
“底”能找到吗?
从市场来看,目前不少城市的房屋销售量已见回暖,说明“量”之“底”已初显,但售价不见上升。售价未见上升的原因在于仍有观望、房价太高和购买力有限等。“价”之底更多地为人们所关注。房价不要“大起大落”是政府的观点,而房价的大起与大落其实都有阻力。于是,人们心中那个理想中的“底”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