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斌艺

地产研究

为房产投机正名


这个文章题目是要招人骂的,但是凡是骂人的人基本上属于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过思考的人。对于骂人者来说,不做深入的思考直接开骂是最为省力的,也是最能博得大众同情和赞誉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相关经济现象错误地批判,采取强制干预的政策,那么我们面对的经济状况并不会改善,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投机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为了获得资产收益或者为了避免资产损失,调节自己资产结构的活动,其中,如果投机成功人们会得到相应的收益,同时在投机过程中人们也会承担遭受巨额损失的风险。房产投机与建一片厂房、摆个地摊、开发一种新产品等没有本质的区别。投机并不高尚也不道德败坏,仅仅是人们的正常经济行为而已,同时这...

Read more

让政府干预房价是福是祸?


这个话题是这两年来重复最多的了,不是我乐此不疲,只是因为不少专家不断地妖言惑众,不断地给民价灌迷魂汤,让人们误以为政府一出手房价立马降、人人有豪宅住。专家们做梦想想是可以的,不过自己做梦后再来骗别人就不厚道了。

政府不是奶牛,不会吃草产牛奶,更不会不吃草只产牛奶。政府向来有两只手,一只粗暴之手,一只温柔之手,由这只温柔之手分配的产品和劳务,只有在粗暴之手从社会拿来更多才是可能的。只谈温柔之手、只描绘这只手的体贴关怀远远不够,忘记掉政府只有拿来更多必然会出现错误的经济推理,提出错误的政策干预措施。

仅仅从上述原理出发,我们就知道依靠政府建设相关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是靠不住的...

Read more

预期为什么如此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马路上相向而行时,对面车子直冲过来,那么你是向左躲还是向右躲?大多数人本能的反应是向右躲,最终也确实如此,向左躲发生事故、遭受伤害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向右躲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发生事故。

这是交通规则内化于人们行为的结果,也是人们对对方的预期导致的必然结果,即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人们会预测对方会如何做,对对方行为的预期决定了自己的最佳行动,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预期对方向右躲,那么我们也向右躲就是最佳选择。其中的核心是双方的预期,这种预期的形成是制度的表现形式,是经过人们长时期交往才形成的,同时也是节约人们交往、交易、协作的交易成本的重要机制。当人们的预...

Read more

看看牛刀的胡言乱语


偶见一同事在看牛刀219日的一篇博文,也打开来看了一遍,不看则已,一看真是惊人,难得是牛刀先生不学无术,却敢于信口雌黄的勇气。牛刀先生文称《美国提高贴现利率是为了掠夺中国财富》,牛刀认为“2009年正是需要刺激经济时,323日,在中国经济学界一片反对声中,中国官方表示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给美国雪中送炭,还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这次,中国刚刚减持,美联储就上调贴现利率,债券利率上调显而易见也是很快的事,这不明摆着是不让中国赚钱吗?”牛刀先生惯以“阴谋论”解释经济现象见长,这次也是一样,把两国经济间的交往看作是一伙躲到阴暗角落里密谋的骗子试图欺诈另一伙良民。其实,牛先生稍微多想一...

Read more

比较的基准点


这一段时间比较忙,没有及时更新博客,对最近的一些分析有一点感想,于是简要写这么几句。

不少人对总理的蜗居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总理当年的住房状况符合蜗居的特征,也印证了当前老百姓居住条件之恶劣,于是兴起了又一轮讨伐房地产开发商的热潮。且慢,我们权且看看相关的数据,然后再下结论。

且不说总理5060年代天津整体的住房情况,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1980年天津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到1990提高到6.7平方米。如果是五口之家,那么平均值就是198018平方米,也就是说总理50年代的住房情况比天津市80年代的平均水平还要高些(虽然没有高多少),很难说是当时情况下的蜗...

Read more

把私人的事还给私人去办


近期两会,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对某一或某几个问题的看法,不少看法对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我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代表委员们的手越伸越长,把建议不断伸向人们的私域范围,伸入家庭、介入夫妻关系(如丈夫给妻子发工资)、侵入夫妻床第之间、指导人们吃什么和怎么吃、建议限制未成年人用手机,如此等等。如果我为此能够收回我纳的税,肯定第一个要求这些花费纳税人钱财的代表委员吐出来,纳税是让他们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代表我们履行义务、享受权利,而不是不断地把手伸向本该由我们自己做主的事。

我们不断地提出要给人的自由和发展创造条件,我不知道当个人...

Read more

牛刀一思考,正常人就发笑


看看牛刀的文章,人们就会清楚地知道什么叫梦话、胡话和疯话,什么叫不学无术,什么叫只选择印证自己观点的数据而对其他数据视而不见,牛刀说“肉价下跌是高房价绞杀了居民消费”,难得是牛刀先生善于普遍联系,高中的哲学课学得还将就。

其实,如果牛刀稍微多想一想就会发现,如今猪肉价格不断下滑是由于市场供给量大增的结果,人们猪肉的消费一点都没有减少。从产量上看,2008年猪肉产量4615万吨,比2007年增长了7.6%2009年猪肉产量4889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5.8%,从下图可见猪肉的消费量近年一直是增加的。



房价与居民消费有关系,但不是高房价绞杀了居民消费。猪肉价格近期...

Read more

住宅是准公共物品吗?


近日又听到不少专家在强调住宅是准公共物品,由此逻辑地得出政府应当提供住宅,或者起码要以低价提供住宅,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如果一种政策建立在对某些理论错误认识的基础上,那么不管这种政策的初衷有多么良善,都只会产生与人们意愿背道而驰的结果。

先引用一下关于公共物品的定义看看(网上随处可以查找):

第一个是MBA智库百科的定义。

http://wiki.mbalib.com/wiki/%E5%85%AC%E5%85%B1%E7%89%A9%E5%93%81

“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

Read more

关于房企债务风险报道的一点说明


央视新闻11报道“67家房企负债超5100亿 不差钱背后隐藏债务风险”,我不否认房企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但央视报道中却有不小的错误,由于我既差钱,又差时间,就先引用一段相关的报道: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前天沪深两市67家房企发布的年报显示,看似‘不差钱’的上市房企,其实债台高垒。有人算了一道数学题,一年利润282亿,负债5100亿,5100除以282,等于18.08。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利润白干18年才能还清债务。”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67家公司亮丽的业绩背后,他们的债务总额却高达5100.62亿元,同比增长了34.34%,多数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

Read more

公众是否弱智到看不懂收支预算?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这次中央预算特别是各部门预算公开尚属首次,难得了。不过,国土部财务司司长赖文生说,“公众看懂需要一个过程”,“财政预算科目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懂、看准确。目前,除了一些专家和专业人士,一般公众要看懂我国财政科目设置,需要一个过程。相信今后财政部门会丰富预算科目设置,特别是对公众关心的、涉及民生的项目设置,以及通过各部门的加强联系,各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加强联系,百姓会逐步看得懂国家财政预算”。

可能我学过相关的专业,算是能够看懂一点的。我模仿国土资源部的收支预算总表,也虚拟列了王二麻子的预算,数字压缩到万分之一,不知道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能否看懂,如果也看不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