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长春

陈长春

陈长春:居住的“气质”


金地集团 陈长春   当有一天,你评价一个建筑的时候,不再仅仅说“居住在它里面是如何的舒适和宽敞”,而是说“它的空间设计是如何带来流动的光影而这光线是怎样的柔和”……,当我们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的“味道”而不仅仅是建造的“技术”,当我们不仅仅要求居住而且开始渴望体验光线和空间的变化--从那时候起,建筑就有了内涵,有了它的艺术元素,并有了用这些艺术元素来表达它所谓的“气质”和“理想”的企图。   在我们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中,电影电视是三维艺术,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和画面本身的不断运动来把握整个事件--仿佛是三点定位,任意一方的缺失并不直接影响我们对整个过程的体验;音乐是...

Read more

北京:从传统到现代


    刘心武,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建筑评论人,其小说《班主任》开我国新时期文学先河,曾获茅盾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李布兰(Brian D. Lee),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事务所之一——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基金会主席、设计合伙人、设计总裁,曾主持设计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地国际花园等,本次“中外CBD发展论坛”特邀嘉宾发言人。     陈长春,浙江大学工学博士,金地(集团)公司副总裁,北京金地鸿业、远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nbs...

Read more

长安街见证金地品质


    陈长春     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大道,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大道都像是首都城市的龙骨,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荣耀、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悲欢。通过国家大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概貌和形态。     国家大道的身上镌刻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建筑的历史,几乎每一幢建筑在建设之初都引起各方关注,它们的身上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成为时间的记忆,饱含着文明推演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国家大道的生长和延伸,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和变化的见证。 ...

Read more

经典:从钻石到建筑


陈长春 “经典”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词。Classical——这个单词包括经典和古典两个意思,时尚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潮流一旦过去了就不流行了,就像时装一样。时尚更多的着眼点在表面、外观,也就是说追求的是“形式感”;而经典体现出的价值点却是其内涵、品味的内在深度。 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因为其不动产的特征都是区域性的,如何在地域性中体现国际性,在现在时中打造出未来的价值呢?我们可以将地产项目画成一个平面笛卡尔坐标,纵轴是从地域性指向国际性,横轴是从现在指向未来,而地产项目的经典价值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提升其国际性,声名的传播越来越大。 我发现,钻石的经典和建筑的经典有许多相同之外,...

Read more

创新精神领跑北京地产


日前,由北京青年报社与英才杂志社合办的2003年北京房地产创新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10位公众奖与10位专家奖产生。北京房地产界200余位房地产商与相关人士参加了本次颁奖典礼。   本次活动从2003年4月3日正式启动,通过媒体推荐、专家提名、公众提名及企业自荐等方式,本着推陈出新的原则,先后在《北京青年报》刊登介绍了145位候选人,之后评委根据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四个维度构成的评选指标,分别选出他们心目中的10位创新人物人选;广大读者则根据自己对候选人在创新方面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了解程度,通过投票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10位创新人物。   为了体现本次活...

Read more

选择精英 选择生活


陈长春     九八年,我作为一个考察者倘徉欧洲各颇负盛名的建筑群,流连忘返。     那是一个黄昏,走在德国法兰克福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就在不经意间,看见一栋毫不起眼的建筑旁立着这样一个标语牌——“在这里,歌德曾经居住过。”就在那一瞬间,所有一切都显得如此苍白:时间、法兰克福、周围的建筑……,我整个意识里充满着这样一些零碎的词语:诗歌、浮士德、少年维特……,内心被一种深深的敬仰强烈冲击着。透过这几近简单的建筑体,我看到了歌德卓越而意味深长的一生。     而就...

Read more

陈长春:发现经典基因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这不是名言,而是陈长春的口头禅。在北京,陈长春是与“金地”同时出现的,更具体一点,当人们谈到金地•格林小镇和金地国际花园时会想到陈长春,尽管此间听到不少关于他的报道,知道他是浙大的工学博士,知道他已过了而立之年,知道他领导的北京金地公司开发了两个著名的房地产项目,仅此而已!但初见陈长春还是让人对他的年轻和沉稳有一种敬意。的确,在地产界陈长春是少有的年轻和高学历者。出乎意料的是,总部设在深圳,拥有总资产约25亿,净资产约14亿的金地集团属下的北京金地公司的总经理的办公室如此的朴素,而这里的主人就是——陈长春。   就在两年前,陈长春带领...

Read more

关于地段的“解”


“差异化”是当今企业极其重要的竞争手段,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我们力求通过项目为客户创造一种差异化的生活价值,为客户设定价值,创造业主新型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因为房地产产品的可复制性强,你开发一种新户型、新的规划模式、新的景观环境、新的立面造型,别人马上就可以复制,怎么差异化?我认为,房地产的生产要素——土地却是最具差异化的资源。这便是房地产业中时常说到的“地段”的概念。每一块土地的“个性”都不相同,因此对土地个性的研究是产品差异化的关键,也就是在地段、片区环境、交通环境、周边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未来走向诸因素中,寻求到这个项目的“解”。“地性研究能力”的...

Read more

儒家学说何以流传——读《论语》


文革结束的时候,我的小学还没读完,所以小时候的我就无缘得读《论语》了。事实上那时候的“批林批孔”正在全国上下搞得如火如荼,如果有人读《论语》,恐怕会惹祸上身,给别人以“四旧”而批之的口实。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未能一读《论语》。去年,因公去了新加坡,在地铁里几乎每一个站台都可以见到明亮显眼的《论语》语录,给人印象极深。我当然早就知道新加坡是儒家治国,也就是《论语》治国,但没有想到该国宣传《论语》的攻势具有如此广泛和深入的力度。想到俗话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想到朱熹说:“读其他书不如读《论语》最要,盖其中无所不有。”换句话说,《论语》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此外,还想到孔子不...

Read more

心存敬畏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论语·季氏》中则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两句话,正好说明孔子对于天命,也即真理的求索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因“畏”而“学”(求知),因“知”而“畏”,如此循环往复,到其化境时,便知行合一,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对于一个人甚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敬畏之心的培养同样来自于“学”——只不过在我的理解中赋予了孔子“三畏”新的意义。   在我看来,企业的“天命”就是拥有客户的忠诚,而要拥有客户的忠诚,就必须在我们的产品、服务、居住社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