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龚举善

龚举善,湖北竹溪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委。
龚举善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摘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武汉斯诺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文学研究的本体复归与跨学科建构——《文学语言学》的学理背景与垦拓空间


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一直试图靠近语言本体。但人们后来发现,成熟的文学语言学科的建立远非起初想象的那般轻松。正如李荣启研究员所说,文学语言学经历了漫长的学科前时期,这一学科前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学科形态时期与准学科形态时期,两者的分界线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兴起。此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新批评、结构主义、阐释学等应运而生,并逐步规划了语言本体论的种种视界,如符号学、语义学、修辞学、语体学、语用学、叙事学等。其中,不少学术新见已作为文学理论的基本质素渗透进有关批评理论与方法之中,从而使20世纪文论研究呈现出两大重心转移:一是由作者为研究重心转向以作品为研究重心,二是由外在...

Read more

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文化承当与网络前景


“从18世纪起,伟大的思想家们就开始梦想一个单一的‘世界文化’,甚至梦想随着启蒙运动何全球化的发展,一种‘世界文学’将会盛行。”[1]两百年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世纪交口,以全球性问题为核心言说对象的纪实文学终于使“世界文学”梦想成真。

如果我们不否认将人际交往行为及其方式和频率纳入全球化话语的合理性的话,那么,我们将好不费力地得出如下结论:自人类诞生并开始社会化交往地那一刻起,全球化过程就开始了。应该说,这符合全球化理论地基本内涵。相对于全球化整体进程而言,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全球化乃是该命题的重...

Read more

《红星照耀中国》的生命意念、民族意识和人类意味


   

斯诺是地道的美国人,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中国[1],属于世界;斯诺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人,从更为客观更为深远的意义上说,他又超越了他所生活、战斗过的时代;斯诺一生写了10余部铿锵有力、响彻寰宇的作品,但毫无疑问,唯有《红星照耀中国》(中文又译为《西行漫记》)长久以来在人类进步的苍穹下闪射着灿烂的光华,弥久常新。

《红星照耀中国》不单单是20世纪世界新闻史上的奇迹,而且也是跨时空的国际报告文学史上的丰碑。作者曾这样回答一位中国朋友的提问:“假如一部作品能为人类知识做出即使很有限的贡献,这作品自身也会受到公正的判断。我相信要做出即...

Read more

斯诺“中国情结”系统观


埃德加·斯诺(19051972)不仅是20世纪西方最富远见与活力的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之一,而且,从更为现实也更为深刻的意义上说,其个人品格、创作成就以及蕴涵其中的浓郁的“中国情结”,业已成为斯诺现象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明珠。

归纳起来,该情结系统涵括四大基本质点:人道主义的现实情结、追寻光明的变革情结、文化崇拜的内蕴情结和指向未来的前瞻情结。

“我在中国看到如此深重的苦难,

其中有许多渗透到我的血液里了”

——同情中国苦难的现实情结

斯诺在旧中国的10余年,正值中国天人矛盾(自然灾害...

Read more

一位应被颂扬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影响


海伦·福斯特·斯诺,美国知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兼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1997111日,这位伟大的女性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麦迪逊镇与世长辞。噩耗传出,国内外相关媒体、文学界、学术界、外交界及众多海伦生前友好普遍表现出强烈的震惊和哀悼之情。

纵观海伦90余年的生命历程,不难得出结论——这位与20世纪同行的女中英杰确实具有非凡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战斗品格。30年代以来,她以其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创作实践在中国革命、中美关系以及新闻报道、文学活动中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埃德加·斯诺的研究...

Read more

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三次浪潮


20世纪同龄的中国报告文学走过了整整100年坎坷而辉煌的历程。它以何种姿态迎候新世纪,这是每一位报告文学的关心者不得不正视并予以回答的问题。所幸的是,在基本完成政治文化向经济文化的转型并业已开始知识文化建构的世纪当口,百年来丰厚的报告文学实践及足够的审读时距,为我们准确而宏观地切入审视对象提供了最佳契机。

中国报告文学受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脱胎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应和着科学与民主的虓声,《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等作品应运而生。1920年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先后问世,首开我国异域题材报告文学之先河。1921...

Read more

中国报告文学的文化发生学考察——“左联”的报告文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


“左联”之于30年代报告文学思潮的启动与推进,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概念引进与理论鼓吹;抗战与反封两大主题的理性确认;三大“原型”文本的递进式实践垂范;“盟主”鲁迅的特殊贡献。

走近Reportage:概念引进与理论鼓吹

30年代以前,我国已取得一定的报告文学实绩,然创作理念尚不明确,文体意识远未自觉。先期予以准确体认、高度重视并适时引进该文体概念的当推“左联”。

1930年“左联”一成立,便呼唤文学界正视并创造自己的Reportage(报告文学)。在执委会[1]于...

Read more

关于《讲话》及其研究历史的反思


挖掘、梳理和拓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及其理论资源,特别是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显然是建设当代形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天,《讲话》及其研究均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这无疑为我们的冷静反思及反思中的创设提供了合适的时距与足够的参照。

19425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艺及其理论建设的“开山纲领”。

数十年来,《讲话》不仅引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形成与发展,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与方向,而且,从根本上说,对中国...

Read more

转型期反腐报告文学的建构向度


转型期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系统工程全面、持续地推进,反腐倡廉的话题也随之突显出来。作为此期最富活力的文体之一,报告文学一马当先,以《人妖之间》为开端,迅速带动了诸如《洪荒启示录》、《一枕铜官梦》、《紫红色的禁地》、《希望在燃烧》、《廉政风暴》、《泰山反贪风暴》、《毕竟东流去》、《无声的浩歌》、《检察官汤铁头》、《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钱,权力的魔方》、《失控的权力场》、《卖官鬻爵第一贪》、《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胡长清:崛起与沉沦》、《“岭南虎”的毁灭》、《惊天铁案》、《没有家园的灵魂》、《隐匿与搜查》、《黑脸》、《红与黑》、《对面坐着马向东》、...

Read more

来自“仙山”的报告——《从红尘到仙山》的叙事选择


[  ]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关键词]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行为写作;文体价值

 

报告文学作为转型期的强势文体之一,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始终伴随着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报告文学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