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第四工厂落户佛山,消息甫出,引得佛山房地产价格飙升。对于一汽大众内部的有识之士来说,早就戏说要去佛山买房投资。
汽车和房地产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意。但到了如今,两者似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其实都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的土地资源,正在日渐稀缺。
以经销商招募为例。如今困扰经销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土地问题。
其一,旧有经销商的店面改造。由于当初设计理念落后或者容量保守,已经难以应对中国膨胀的汽车市场和巨大的社会保有量。然而扩展一次一寸何其困难。 即使增加一个洗车工位,都需要螺丝壳里做道场,做足功夫;
其二,新入网经...
作者文章归档:陈立华

IT,consulting,auto
喜欢的城市:
北京,南京
喜欢的东西:
家人,朋友,自由
现在谈“华南战略”成功为时过早
范安德能从大众中国华丽转身,离不开“华南战略”(一说“南方战略”)这样一个漂亮的句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华南战略2.0的概念,大众鲸吞华南的磅礴气势,让市场为之侧目。
诚然,大众进口车加两家合资公司在华南的市场份额都有提升。但现在谈华南战略成功为时过早。原因有三:
其一,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下,车企在一个区域的市场份额,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你的资源调配,因为傻子都能把车卖掉。换而言之,大众在华南区域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向该地区倾斜了供货力度。这是依靠削减其他区域的汽车销量来实现的。诸多中西部的经销商都为此作了牺牲。
其二,华南战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两家大众在华南设厂。然而从现状来看,...
北京治堵方案:限了北京,发了河北
收取城市拥堵费
按年度征收,还是按照实际行驶征收,这是一个季度问题。如果前者,等于提高了车船使用税(前不久被骂得狗血喷头的,不过是换个名目)。如果是后者,那么通常就必须得在一些关键路段设卡设点。或者学习我们税务部门的优秀经验,实行申报制?
推断来看,年度征收的可能性还比较高。如此,对于外地牌照的监控,可能就会纯在技术性的难题。因此,河北的4S店经销商,销量可能会得到提升。
对于北京本地的4S店,可能是一记大闷棍。长期以来,北京经销商的销量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河北、内蒙、山东等地。而税费制度的增加,属地化管理更加严格,对河北经销商,兴许是个利好。
限制外地户籍人口购车
...多元化是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唯一出路
汽车经销商之间的并购和整合,最近几年一直是很热的话题。每到年底,几乎都有业内业外人士预测明年是整合大年。而实际的状况,经销商之间的确进退频繁,但总是没有热到预想的程度。
究其原因,仍是因为这两年市场火热的缘故。正如市场回暖救了房地产行业,而连续两年的市场井喷,也让许多4S店能延续市场生命力。
2011年,如广汇、庞大这样的超大规模经销商集团,不会停止扩张的步伐。但鉴于我对2011年车市仍持比较乐观,我判断全行业内的4S店之间的并购,在明年发生的概率仍然不高。
汽车经销商玩命的集团化的目的何在?除了加强主机厂的议价能力,或者为了做大一定规模上市圈笔钱,或者就是中国人做...
汽车品牌取名,踩着摸石头的人过河
(白蓝格的最新博文《中西合璧 令人抓狂的车名艺术》,写得实在很有意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de4e820100nmpk.html )
不光SC5-RV 之于 CRV,宝骏之于宝马,中国自主品牌名字中的擦边球,可谓层出不穷。除了模仿大师吉利,另一个自主品牌的领先者奇瑞也毫不含糊,譬如:
QQ vs QQ。 腾讯好像从来没有公开场合抱怨。也难怪,QQ的前身 OICQ,本来也是模仿当时红极一时的IM软件ICQ。
奇瑞A6 vs 奥迪A6。当然,没人规定Ax这种称呼必须是垄断的。
这种名字...
汽车企业破产了能卖多少钱
最近两年汽车行业最热闹的事情是什么?是圈地投资。这个去广东了,那个去成都,还有去江苏了。当然,还有剑走偏锋,去大庆的。汽车企业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掏钱扩厂,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上的。第一个,是对市场看多,多数外资品牌的出发点在于此。另一个前提是,市场上流动的钱实在太多,而很难找到比汽车企业更好的放贷客户,不少国内品牌,是借助了这个有利条件。
如果2011年(当然我个人认为不可能),或者更远的未来,汽车市场忽然出现下滑的拐点,那么大批的裸泳者,肯定会晾在退潮后的沙摊上。很多汽车企业估计连底裤卖了,也付不出银行的利息。
作个假设:如果一家汽车企业破产了,能卖多少钱?
先看有形资产...
汽车营销中最浪费钱的三件事
如果问问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谁是如今最大的衣食父母,十有八九要说是汽车主机厂。这其中,乘用车企业尤为主要。一般乘用车企业的年度营销费用,大约在收入的5%~15%,换句话说,1000亿年度收入左右的汽车企业,年度广告费用能达到10亿左右。这块预算,是人人都想抢的肥肉。
有庞大的预算,背后就是惊人的浪费。如果测评一下投入产出比,汽车营销费用的效率,应该名落孙山。但之所以汽车企业仍敢大笔花钱,还是托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产业处于上升周期的鸿福。
列一下汽车企业营销中三笔最浪费钱的事情:
第一,参与各种评奖。在一年到头的各个时期,都会有各类媒体的评价活动。这个是最佳年度车型,那个是...
2011年仍将是汽车销售的高峰年
2010年前10个月汽车销量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其实在2009年的井喷之后,年初的预测基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特别对于2010年下半年的判断。但如今看来,当初最乐观的预测都显得保守,2010年的销量数字一直在挑战人的想象极限。
对于2011年的判断,仍将会是一个销售的高潮年。尽管例如购置税优惠停止、车船使用税增加、交通管控等不断消极因素传出,但仍然无力阻挡汽车销售的洪流滚滚向前。
首先,汽车购买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购买的“羊群效应”逐渐凸显。或者说,身边有车的人群会对无车一族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从实际需要也罢,从心理归属也罢...
先减个人所得税,再加车船使用税
显然,这是个危险的社会。因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列入“富人”的范畴。即使是你砸锅卖铁,弄了一部小车开,每个月还要为不断飙升的汽油价痛苦到撕心裂肺。
关于车船使用税的草案,网上的评论——官方的,非官方的,已经足够,不再累述。其实我倒毋宁把车船税增加看作是年初“环境税”议题的一个变种,只不过现在披了一件“均贫富”的正义外衣,不幸得到了与始作俑者相反的结果。
我想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精神已经出来了,富民。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好多政府部门的人未必能够透彻的理解。将予取之,必先予之。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我们向环境、农民、城市平民等等要得太多,而现在,需要弥补这种失衡的差距了。
在这种情...
中国车主是青春期的少年
我有个在无锡工作的、血缘远得不能再远的妹妹,打电话说要买某车,问问行情。我说,现在价格已经可以了。但你再撑两个月吧,会比现在便宜一些。
但我的妹妹已经等不了这两个月了。她迫不及待把十几万块钱,送到了4S店里。我当然不认为在无锡城区那个弹丸之地(和北京相比),提前两个月开车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于我妹妹这样的人来说,一旦决定买车,这种念头就溺在水里的人一样,早一秒钟跳上岸,都是好的。
我认为那些呼吁发展公共交通的人是智慧的,但指望用公共交通来遏制汽车消费的人是愚蠢的。因为后者有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公共交通和买车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如果公共交通足够好,大家都可以不用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