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锋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研究。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

鸡头山村的党员追悼会


 鸡头山村的党员追悼会  

      

笔者在湖北省宜都市鸡头山村调研时发现,村里的党员在村庄的纠纷调解、公共品供给中都有着很大的热情、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村庄的公共事务中担当了积极分子的角色。2900多人的村庄现有党员108名,每年还能收到村民递交的二十多份的入党申请书,出现了村民积极入党的喜人现象。这与鸡头山村党组织长期以来重视党员教育密切相关。其中给党员和当地村民产生最大的影响的一个活动就是——党员追悼会,它已经在鸡头山村实施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鸡头山村党支部在...

Read more

论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


 论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

——基于鲁中东村的实地调研

陈 锋

 

摘要:本文以鲁中东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治理中国家权力的“见缝插针”、国家政策 “地方规约化”以及地方对国家力量援引的运作规则与机制,将国家权力嵌入在村庄的社会结构、关系与规范之中,即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 它既加强了国家在农村中的权力,同时也维持与强化了地方性结构与规范,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国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国家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地方秩序的稳定。随着国家能...

Read more

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


 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

                         ——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本文根据辽东地区幸福村的调查,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

Read more

议不起来的“一事一议”


 议不起来的“一事一议”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430074

 

2002年税费改革之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消了“两工”与提留,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议”方式,按照规定的民主程序确定村民的出资出劳,筹资的上限为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筹劳的上限为每年最多不超过10个标准工作日。然而,在笔者及其所在团队所调查的全国大多数地方,“一事一议”的实践效果不仅不太理想,可以说是失败的。

近日,笔者在湖北省宜都市J村调查...

Read more

富人治村下的农民上访:维权还是出气?


 富人治村下的农民上访:维权还是出气?

——以Z省东部E村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作为考察对象

陈 锋   袁  松

原文刊于《战略与管理》2010年第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Z省东部E村集体上访事件的深描,呈现一种主要基于社会情绪释放而非群体利益表达的维权式上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先富能人主政的分化村庄里,贫与富、公与私之间的怨气通过集体上访这种方式发泄的原因。从村庄的内部视角出发,考察了“气场”形成的基础是底层群体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日益分化的村庄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气”的累积。而在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