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于《出版人》杂志)
当那个宏伟壮丽的长安城对王维的到来还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个“九岁知属辞”的文弱少年已经为有朝一日的长安仕途在家乡孜孜不倦地苦读了无数个日月。
年少时,他就写下千古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这位后来被诩为“诗佛”的王摩诘一生都生活在北国,他的相思植根于北国。
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结果落第。为现实所迫,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王维于仕进之路进行了上下求索,他频繁出入于宁王、薛王、歧王等豪门,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干...
作者文章归档:谢青桐
(刊发于《出版人》杂志)
当那个宏伟壮丽的长安城对王维的到来还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个“九岁知属辞”的文弱少年已经为有朝一日的长安仕途在家乡孜孜不倦地苦读了无数个日月。
年少时,他就写下千古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这位后来被诩为“诗佛”的王摩诘一生都生活在北国,他的相思植根于北国。
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结果落第。为现实所迫,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王维于仕进之路进行了上下求索,他频繁出入于宁王、薛王、歧王等豪门,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干...
这几天,在家里老屋的书架上,翻到一本齐鲁书社版的旧书《南谷类稿》。作者是故逝多年的蒋逸雪。
现在用百度和谷歌,搜索“蒋逸雪”这个名字,所能获得的信息寥寥可数。撰有《陆忠烈公年谱》、《张溥年谱》、《刘鹗年谱》、《老残游记考证》等有限几篇论文,终其一生只著了一本薄薄的《南谷类稿》,跟当今著作等身的新派学人实在不能相比。
蒋逸雪,原扬州师范学院的一位古代文学老教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我父亲还在扬师院任教,我还很小,父亲经常带我拜访的熟人中,就有蒋逸雪老人。
记得是在扬州师院东北角邻近瘦西湖的几排院落,那一带全都是单门独院的住所,周围林荫幽深,花香...
早年的美国小报把奥尔布莱特称为“捷克方脸老奶奶”,不管这个称呼是善意还是贬损,这位克林顿时期最风光的人物之一,已经淡出美国公众的视野多年。
当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参选人纷纭拿出撒手锏,准备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中攻城掠地、争夺足够选票时,在民众视野中消失多年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也风风火火地站了出来。
1月13日,奥尔布莱特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上发表文章,告诫下一任总统要“以布什为戒”,并提出了她的“十点建议”。“捷克方脸老奶奶”最近的频繁露脸,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位美国历史上...
(新京报专栏文章)
上海朋友对我说:“我希望上帝能为我创造一座城市,宁静优美得像乡村小镇,我就居住在这座没有纷扰的小镇上。然后向西一小时车程有森林,向东一小时车程有大海,向北两百公里有大都市,向南两百公里有无垠的牧场或者高山。”
我告诉这位朋友说,这座宁静优美的城市不需要上帝再造了,因为早已经有了。那就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并不喜欢居住在堪培拉,这个国家已经够地广人稀的了,还住在这样一个乡村化城市,岂不是要把人憋坏。这座小城里,没有宽阔的大街,没有喧腾的闹市,没有刺激的娱乐,甚至没有像样的百货商店,年轻人忍受不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