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平川

.

经典改编:文化自觉与精神发现


经典改编:文化自觉与精神发现

                  马平川

    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作品,是这个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最具生命力,最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的“文化基因”。费孝通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作为舞剧《长恨歌》一种创作理念和文化追求,...

Read more

来源:光明日报


茅盾文学奖与陕西文学精神

                      马平川

    在我国新时期文学多样化格局中,陕西作家队伍是一支重要力量。陕西文学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处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分支。陕西这片广漠旷远的黄土地,为作家开掘了一个丰饶、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作富矿。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作家的审美情感、审...

Read more

宿命与微笑:刘高兴的生存哲学


宿命与微笑:刘高兴的生存哲学

                       马平川

   《高兴》深入到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社会肌理之中,再现了刘高兴对抗现实苦难的罕见品质和勇气,发掘出极为丰饶的人生景观,表明了贾平凹对社会生活的广泛观察与深入思考。贾平凹之所以那么深地走进了西安城墙下拾荒人生活的内心世界,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实也是贾平凹更深地走进了...

Read more

沃尔科特:来自加勒比海的涛声


沃尔科特:来自加勒比海的涛声

                          马平川

    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国际性荣誉的文学大奖。自从1901年法国诗人苏利·普鲁多姆荣获首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该奖已走过了百年多历程了。纵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更青睐于诗歌创...

Read more

《散文》:2010年第五期


我的农民情结多么顽固

                      马平川

    我十六岁之前没有走出过麟游县城半步,读初中时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文学书。在写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的命题作文时,我写的书竟是《中学政治复习纲要》。我对宝鸡市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当时县城到宝鸡来回车票只有四元多,这个数字对我这么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很贵了。我给县运输公司...

Read more

《文学界》:2010年第一期


众名家评说贾平凹《废都》

 

   《废都》与我国古典小说确有极密切的血缘关系,它不止在表述方式、语感和语境上,而且是在内在神髓、美学精神上,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创造性转化。《废都》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生成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的一座文化古城,它沿袭本民族特有的美学风格,描写了古老文化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消沉,展现了由“士”演变而来的中国某些知识分子在文化交错的特定时空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透过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来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关怀,原是本世纪许多大作家反复吟诵的主题,在这一点上,《废都》与这一世界性文学现象有所沟通。但《废都》是以性为透视焦点的,它试图从这最...

Read more

让你温暖一冬的六本好书


让你温暖一冬的六本好书

                    马平川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应新浪读书频道、上海新书报、深圳晚报的邀请,为读者、网友开一书单。让我们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在冬日的寒冷中,收获一份温暖的思想,清洁的精神。

 

       ●《19世纪...

Read more

在西安刘周社《生命的记忆》研讨会上的发言


散文写作应从真实抵达真相

                     马平川

    我昨天才拿到书,读了散文部分,小说部分还没有来得及看。我主要谈谈刘周社的散文。《生命的记忆》中散文一部分属于文化散文。这类散文如《凤凰的岐山》、《岐山三题》、《咥面》等,以历史人物、事件、名胜古迹为主要写作对象。看得出,周社对周原地区的古今一些问题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穿越历史的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