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伟华

《汽车驾驶与维修》执行主编朱伟华

同一个Leaf,不同的梦想


    

    此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日产的LEAF,随着车展的临近,马上就有网媒爆料称日产的LEAF已经定名聆风。这个名字挺雅致,符合东风日产车型的一贯风格。按照目前的信息,这个名为聆风的纯电动骐达大约明年会上市,如果车展后中国的私人购买新能源车政策果真出台,比如补贴5、6万元,这款车应该是有市场空间的。考虑到它采用电动机驱动,从操控性上应该不会超过汽油车型,从好玩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有一些尝鲜者买它代步,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采用成熟车型期待的外形设计可以较好的解决平台配件共享的问题,对车主而言,一些与骐达共享的...

Read more

品牌车友会能够开辟一片蓝海么?


    前段时间我抽空写了些基于网络的车友会、基于专业服务公司的车友会,一直没有写的其实就是目前更普遍的品牌车友会。关于品牌车友会,到目前其实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比如很多网络媒体、论坛从商业目的的角度考虑,都会专门弄一个品牌车友会专区,有时候这个专区是一个品牌,比如东风日产,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车型的品牌,比如途观车友会。我所打算探讨的这个品牌车友会并非虚拟的网络品牌车友会,它是指由厂商或者经销商主导建立的,由该厂商各车型品牌车主构成,采取专业化运营,满足车主的各类需求,帮助车主间形成广泛友谊为目标的非盈利性组织。

  &n...

Read more

仪表警示灯常亮,的士安全不重要?


    汽车媒体圈其实也是个汽车圈,虽然不见得都开好车,但绝大多数都是有车一族,但也有例外,比如贾新光老师就从不开车,我虽然偶尔开车上下班,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挤公交地铁上下班,加班的话会打的士回家。大约从2年前我就开始注意到,很多的士的仪表警示灯是常亮的。比如某品牌的的士多数会出现ABS警示灯常亮,此外,发动机警示灯常亮也常见,当然,还有气囊指示灯常亮的。和的士师傅的攀谈得知,这些是此类车的通病,维修站也解决不了。比如一位的士师傅就告诉我,他的发动机故障灯总是亮,去维修站修了很多次,每次电脑消除这个警告之后很快就又出现了,反正也没觉得发动机废油,所...

Read more

美国人拖欠车贷不还的真人秀


    我戒掉电视有14年了,但并不是说我不看电视剧,当然,通常是美剧科幻片,最近没啥好看的,我注意到有一个名为《Operation Repo》的真人秀类电视剧,中文翻译为《汽车收回行动》。故事背景讲述的是美国加州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很多年来一直受困于个别汽车贷款者逾期拖欠贷款不还,无论你怎么催缴,他就是不还,这个时候你上门和他讲道理恐怕是没有用的,于是这些金融公司就雇佣专业人士帮助“收回汽车”。

  这个真人秀讲述的就是这么一群五大三粗的收回汽车专业人士在几年中不断拜访一个又一个欠款不还者的停车地,用言辞威胁、拖车或者&l...

Read more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汽车关键词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到汽车,今年特别多。我对其中可能和汽车相关的词句顺手做个笔记,时间有限我就暂不分类,按照报告的顺序逐句解读——红色为总理报告原文,黑色为我的解读或者延伸阅读点评。­(此文为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当天所写,有些评论的内容经过这段时间已经有所变化)

    

(1)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2009年汽车下乡让内资品牌踏上了拍子,购置税减半则让小排量车型火爆...

Read more

雷锋能成为公共服务品牌么?


    3月5日是学雷锋日,我从小就不喜欢学雷锋,因为我认为只在这一天去帮助弱势人群实在太残酷——如果每天都吃糠咽菜,你突然让大吃了一顿荤的,同时又让人家预期未来364天仍然得吃糠咽菜,这种方式实在让我无法接受。但那时候国家的确没钱,没钱照顾每一位鳏寡孤独,但今天不同,我们今天能让多数鳏寡孤独吃饱穿暖,没准还能让其中一些安享晚年。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学雷锋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我觉得这才是学雷锋日应该做的事情。但如何让弱势群体的生活因为有这样一个日子得到改善,这个是需要思考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不需要别人为我让...

Read more

刹车不是爷,日间行车灯才是爷?


    昨天写一篇文章比较各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态,其实本意没想比较各国的养车费用高低,但不用一个有争议的标题就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所以,我今天道歉,抱歉那篇文章的标题让你不快,没错,日本的收入平均化远比中国好,人均收入大约在3.5万~4万美元之间,北京官方公布的城镇人均收入大约在2.5万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日本人均收入大约是北京城镇人口的10倍,虽然用于车辆养护上的支出大约是中国的12倍,但确实是和收入成比例的。当然,我个人认为,说人均不科学,因为收入是人均收入,对日本而言,人人有车可以和平均收入挂钩,但中国不同,只有不足10%的人有车,如果比较...

Read more

车展之后,厂商会关注客户服务么?


    车展开展在即,但大家关注的都是新车,说白了,这个车展是给没车或者打算换车的那些人办的,其他都是看热闹的。有车一族顶多是去看看美女,香车看多了会对自己的糟粕之车更嫌弃,所以不看也罢。厂商口口声声说服务很重要,但到了关键时候就露马脚,比如车展对厂商很重要,但这个时候基本不提售后服务,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车展上广汽长丰车还没卖呢就先弄一服务品牌,这是比较另类的。

    长期关注售后服务使得我对厂商的召回、维修保养比较熟悉,最近两年个别厂商开始在公关部门设立危机公关的专职公关人员,负责与媒体进行各种非常规沟通,沟通...

Read more

看美国说客如何利用车主权益


    最近我在写315的选题,不少网媒的编辑也找我咨询这个315有什么话题。其实我觉得中国汽车服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标准,汽车产业都火爆8年了,那些在2002年火爆的车今天都该退市了,但究竟什么样的售后服务是好的,什么样的服务应该被投诉,无论厂商还是车主,其实都没有概念。厂商会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尽力去健全服务网络,时效性的承诺已经崩到极致了,再要求下去,只能是空谈,因为经销商根本做不到。但车主未必认可这个问题,因为有人告诉他们,那些发达国家的车主都在享受天堂的售后服务,他们花更多的钱,当然应该要求更多。但事实到底是什么,美国车主到底享受到得到底是不是...

Read more

日产雷诺戴姆勒是战略合作不是战略联盟


        北京车展前夜,无论是厂商的PR还是媒体精英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当然,真正在忙的是那些很可能要彻夜不归的互联网汽车频道的DDMM们,如果说上海车展还限于多数网络总部在北京而无法真正施展拳脚,现在的北京车展则会真正体现中国汽车互联网最高水平的报道,关注这个其实比关注车展本身更有趣,遗憾的是,除了几个盯住对方别抄袭作弊的互联网内部人,多数人看得都是热闹。

    搁下马上要开始的互联网报道大战不说,单说今晚的见闻。晚上遇到英菲尼迪的领导,我立马把一直关心的&ldqu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