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涧
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开篇之语,一直以来是后世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如何以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述来阐释这句话的意涵呢?
“道可道”。道是可以解释说明的。《易经·系辞上》说得很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就是统一、对立和互化的万物运行规律。比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水往下流,树向上长等等,这些运化规律都是...
作者文章归档:周涧
文/周涧
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开篇之语,一直以来是后世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如何以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述来阐释这句话的意涵呢?
“道可道”。道是可以解释说明的。《易经·系辞上》说得很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就是统一、对立和互化的万物运行规律。比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水往下流,树向上长等等,这些运化规律都是...
文/周涧
很巧,1月23日是本人的阳历生日。但在2020年1月23日这一天,早已把过生日的事情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身在武汉的每一个人,都被“封城”这个惊悚的字眼所震撼。
这一天上午10时,武汉宣布“封城”。停止了进出武汉城区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以及城区公交运行,祖国的交通大动脉中心枢纽按下了暂停键。
这一天,昔日喧闹的城市突然安静了下来,甚至安静得有些让人不知所措。
...
(观纪录片《中国》第12集《盛世》有感)
文/周涧
大唐盛世,是文化飞扬的盛世。不仅有灿烂的诗歌,还有绚丽的乐舞。但这个时代婚姻文化的自由与洒脱,却也是令后世人们所惊叹和欣羡的。尤其是婚姻解约文本《放妻书》所表露的宽容通达,更是令现代当下的人们都自愧不如的。
唐代《放妻书》,类似于今天的一纸手书离婚协议。迄今发现的12件原始文本,1900年出土于敦煌莫高窟。
《放妻书》名的“放”,...
(观纪录片《中国》第11集《基业》有感)
文/周涧
公元581年,北周王朝年仅9岁的儿皇帝宇文阐(周静帝),在大丞相杨坚的威逼下被迫禅位。杨坚登基皇位。定国号:隋。立年号:开皇。
从此,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了政治稳固、经济活跃、民生富庶的隋朝帝国“开皇之治”盛世局面。
开皇之治灭了南陈,实现了江山一统。结束了自东汉崩溃、割据分裂400年的混乱局面,征服了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
(观纪录片《中国》第10集《关陇》有感)
文/周涧
关陇(陕西关中与甘肃东部)为西魏王朝疆域。虽坐皇位者,为世袭登基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但实际朝政专权者,却是出生于鲜卑家族的年轻武将宇文泰。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连年相杀,战事不断。由于西魏势力弱小,屡战屡趋颓势。久历戎马征战之苦的宇文泰省悟:以孤武胜武,只能胜一时,而文武合力,才能胜长久。
为图强国,宇文泰力邀汉人精英,组建高素质的的关陇军政贵...
(观纪录片《中国》第9集《佛变》有感)
文/周涧
佛教,源自西土异域的印度。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原,就在中国大地逐渐演进发展,并形成中国本土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模式。
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南梁王朝梁武帝萧衍。
其实,萧衍对儒、佛、道三教都非常崇信。他在每逢吉凶征讨等大事上,经常询教于著名道教宗师陶弘景。在儒学体悟造诣上,亲自编撰过《孔子正言》和《五经讲疏》等著作。但...
(观纪录片《中国》第8集《融合》有感)
文/周涧
北魏鲜卑族的拓跋宏,3岁时被立为皇太子,5岁时登基皇位。自幼受临朝听政的汉籍(生于今河北冀县)祖母冯太后的刻意培养,加之熟读儒家经典,“《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因此对中原汉文化十分崇尚。
长大后的拓跋宏,为了实现历代先皇南下扩张、一统江山的宏愿,决意让鲜卑人的思想和行为,去主动适应中原汉文化的礼法制度,谋求以正统文化兴盛国家。
 ...
(观纪录片《中国》第7集《南渡》有感)
文/周涧
司马睿是晋朝皇室后裔。王导是魏晋名门琅邪王氏的才俊。二人同岁,交往友好,互为知己。更重要的是两人志向趋同,抱负一致。
公元307年,北方战乱,混局一片,西晋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王导向琅琊王司马睿进言另谋图兴之途。于是沿长江同舟南下至建邺(今南京古称)。在此落脚后,王导广络士族人脉,尽心辅佐司马睿站稳根基,合力开创了延脉晋朝的东晋时代。
作为东晋开国皇帝...
观纪录片《中国》第6集《视野》有感)
文/周涧
东汉时期,出身于显赫儒家门庭的班超,本可以像哥哥班固和妹妹班昭那样,安心承袭家父未竟撰史遗志,静居庙堂,潜心作著。然而班超其志向并不在默守案牍与笔墨作伴,厌倦于自觉平淡无所作为的兰台令史生涯,他决然弃笔从戎,在已逾不惑之年随军出征西域。因智勇兼备,后由征战兵卒的角色转为联谊使团的领队。
正是这一角色的偶然转换,成就了他拓疆定远的必然英武人生。
出使西域,凶险...
(观纪录片《中国》第5集《天下》有感)
文/周涧
董仲舒和司马迁,都是中华文化星空的璀璨明星。汉代盛世的土壤催生了他们蓬勃的思想大树,其枝繁叶茂的精神华盖,弥久荫庇中华大地。
作为儒学传人,比起孔子、孟轲等先贤的人生命运,董仲舒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不再是烽火连天的长治久安时代,一个需要礼乐教化的积善累德时代。他甚至三次被汉武帝亲邀问计于治国大道。
关于治国大道,董仲舒旗帜鲜明地举荐儒家仁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