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国平

思源置地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清华大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198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早年曾在深圳大学从事多年营销管理教学、研究工作。
1990 年  进入房地产行业,担任深圳建材集团下属专业房地产公司发展部理。
1992 年   与港资合作创办市场研究顾问公司,成功为香港投资广东的楼盘进行了项目策划和销售代理。
1998 年   加盟思源集团,担任思源软件公司总经理。
2000 年   参与组建思源地产顾问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主持、领导团队成功策划、代理了数十个楼盘:观澜国际花园、润枫德尚、半岛国际公寓、熙府桃园、盈创动力、BDA国际企业大道、回龙观港龙商业中心、天创电子城广场等。主持运作完成的项目,销售率均达100%,公司销售代理额以每年50%的速率递增。
2004 年   带领公司销售代理额突破25亿大关,荣获了“中国房地产营销策划品牌企业20强”、“北京地产十大金牌代理行”等项殊荣。
同年,领导公司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相关的三个商业策划项目的全球竞标。囊括三标,先后承接并主持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商业中心、奥

谁在拼贴我们的城市?


原载《新地产》2006年7月号

 

谁在拼贴我们的城市?

 

台北:实在让人难以恭维的城市“作品”

 

 

 

 

两岸清华的EMBA搞交流,忙里偷闲跟着去了次台湾。到了台北,就有点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拖家带小蜂拥移居上海了。除了产业、市场的吸引力,国际化大都市的“意象”或者说是城市魅力,大概也是重要的因素吧。起码这些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不需要费口舌去说服老婆孩子,为了事业不得不搬到 “乡下”地方,因为相形之下,上海显然要更加“都市”!

在台北呆上几天,你会发现这里有全世界的顶级品牌,干干净净的市容,...

Read more

玩好猫捉老鼠的游戏


原载《新地产》2006年8月号

 

这只是一场游戏

如果要形容近来的房地产开发商,“过街的老鼠”可能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媒体、大众、学者……一片喊打之声!而中央政府则应声而出,顺应“民意”、乐此不疲地扮演着“捉老鼠的猫”的角色。从“国六条”及其细则到住宅禁商、限制外籍外资购房,一直到“强征卖房所得税”,可谓招招犀利。

有些发展商现在整天愁云惨雾,日子过得极不舒坦。除了因为有些政策的强制性和不确定性搞得许多项目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没了方向,还因为担心政府这次下了这么多的“重手”,是不是要置房地产这个行业于死地?

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一段时期以来,开发商对于利润的追...

Read more

“在桌子上跳舞”


原载《新地产》2006年9月号
 

埃德蒙·N·培根(Edmund N.Bacon)是美国老一辈的城市设计大师,在他的名著《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中写道:“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 但是,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这里的“北京”并不是指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的城市,而是已经被我们“日新月异”的建设肢解、破坏、淹没了的那个元、明、清时代的古城。

六年前,因为事业发展的关系,举家从南方深圳移居京城。我太太年轻的时候到过北京,和大部分游客一样,行程无非是游历一番故宫、天坛、颐和园,爬一次八达岭长城,头脑中一直存着的是这个古老城市伟大而美好的意象。...

Read more

七个月:效果为什么会适得其反?——我们该如何解读房地产的现在与未来(上)


 

原载《新地产》2007年1月号

 

如果说房地产就像一场“游戏”的话,那么现在是越来越“不好玩”了。

发展商是“焦虑”的:楼盘在销售中的,发现消化速度“突然加快”,想涨价都来不及反应;项目在前期策划中的,骤然面对小户型政策,大多乱了方寸,一筹莫展;而缺地或压根没地的,则完全失去了方向,都不知道往哪里使劲。

购房者则是“分裂”的:还没有来得及买的,发现房价与他们的期望值是渐行渐远;已经买的,则一边计算着他们用血汗钱换来的“资产”增值了多少,一边又担心政府一次次的打压会让“成果”保不住。

政府虽然是 “游戏”的“庄家”,可至少到目前为止,...

Read more

也谈经济学家和开发商的责任


 

原载《新地产》2007年4月号

 

作为一名“大众英雄”,易宪容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几年来对房地产行业发表了许多言论,预言北京、上海的房价大跌,抨击开发商的暴利等等,可谓“名噪一时”,并自封为“让开发商害怕的人”。而最近,易宪容却被社科院解除了职务,按其领导的官方解释,认为一个学者发表公开的言论要谨慎,要调查研究,尤其作为一个金融方面的学者,不能“开着车沿三环转一圈”就评论房地产方面的问题。

不过除了媒体广泛的报道之外,这件事好像反响并不大。对那些一向反对易宪容观点的人们来说,觉得这本来就是常识嘛,谁会为常识去喝彩?而在易宪容的阵营中,本来就没几个人是因为...

Read more

房地产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吗


    原载《新地产》2007年7月号
 

    我一直在纳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还不颁发给中国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像是“牛顿定律”之于物理学,可是国内的有些“经济学家”在大发宏论的时候常常无视这个原理的存在,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某位几年来持续对房地产行业发表“独特”观点的金融学者,最近在被所在研究院解职之后发表见解反而日见其多了,其中最重要的论调就是认为房地产价格与其供应量之间没有关系。

 

房地产宏调政策自相矛盾

    无独有偶,在温总理...

Read more

如何运营我们的城市?


  原载《新地产》20079月号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虽然,像中东迪拜这样的地方建设规模和速度也非常令世人瞩目,但其总体规模根本无法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相比。我们不仅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持续的增长率,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预计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换句话说,我们即将扩展以及新建的城区差不多可以容纳整个美国或者十几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这似乎是件非常值得憧憬的事情。但是,庞大并不意味着伟大(正如中国的人口数量),有时候可能正相反。从目前中...

Read more

把房地产搞简单点


     原载《新地产》2007年10月号

     我是一个足球比赛的热衷者,什么英超、意甲或是西甲,只要时间有闲暇一定都不会错过。但是,我已经在几年前发誓不再看中国足球,因为我认为那一次次的痛苦过程无异于自残自虐。可前几天在一个饭局上,由于同桌几位的坚持,“被动地”看了一场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丹麦队的比赛。一打开电视,正好看到的就是中国姑娘的一脚任意球破门,接下来的比赛可谓精彩纷呈,双方打得酣畅淋漓,让人看得回肠荡气,而在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队的一记远射“世界波”领先对手,更让所有的中国球迷进...

Read more

房地产如何均贫富?


      原载《新地产》200711月号

 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单不久前刚刚出炉,与去年相比,中国富豪们的财富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几年前,中国首富的资产才几十个亿,今年的首富已经是一千多个亿了,而原来只要有个十亿、八亿的就能进入前一百名,而现在同样的身家,按胡润的排法今年只能在800位左右。我们北京地产界的名人潘石屹,得益于其SOHO中国最近在香港成功上市,两口子的资产飙升至几百亿,一下子就窜到了富豪榜的前列,这下可真是“实副其名”了。

 许多人认为无论是《福布斯》还是胡润的中国富豪榜,其实都没有揭示...

Read more

看见猪在天上飞


    知是否机缘巧合,2007是中国农历猪年,“猪”这个词在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中被频繁引用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可没想到竟然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也大行其道起来。首先是猪肉价格飞涨直追房价。某日和几个朋友聚餐聊天,这个赞自己有魄力买股票翻了几番,那个夸自己有眼光买房子涨了多少,有一位不服了:“哥几个别吹了,这年头买什么不赚啊?要是有人犯了迷糊,早几个月一不小心买几头猪在家当宠物养着,那现在也发了。”一席话顿时把在座的给乐喷了,可笑完后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还有好事者编了个段子,给“猪”颁发了“2007年度经济动物奖”,并通过短信广为流传,理由是“它用自己的生命证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