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邵振翔

.

上海房价是怎样被抬高的?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住宅商品房价格水平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上涨了14.6%,平均销售价格每平方米已达6385元。中房上海综合指数2004年累计上涨200点,涨幅为17.1%。   在上海整体房价上涨的大势中,局部区域房价上涨过快。2004年上海市中心、内环线以内房价涨幅达27.5%,部分楼盘房价涨幅达到50%-60%。以上海网上房地产提供新盘成交信息,2005年3月17日内环线内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米15964元、中内环间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米10946元,上海房价之高可见一斑。   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供应量减少、各项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市场房源总体供不应求...

Read more

抛盘技巧


从2005年6月1日起七部委共同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已经开始执行,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高位盘整期。对于手中握有几套房产投资客,房产已不再是他们炫耀的资本,反而正逐步成为他沉重的负担。而且这样的负担不仅来自每月需承担的巨额还款压力,更多来自心理压力,买房之初轻松愉快的心情没了,患置业抑郁症的人多了起来。实际上对于买房投资的人的来说,买房投资和买股票投资一样,都是一种投资的行为,既然是投资就没有必要弄得人整日诚惶诚恐,捶胸顿足。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无论盈利或是亏本都只是一个过程。关键在于你在这个投资过程中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心,从而能让你笑到最后。笔者本着帮助投资人解惑的心愿,针对...

Read more

探寻房价底线系列之一:从历史价格探寻房价底线


近期,某位行政官员公开对媒体“辟谣”称,“上海房价没有大跌而是‘微涨’。其依据是今年1~5月份二手房成交面积为994万平方米,与去年相比增长15.6%,虽然第一季度增幅更大一些,但是4、5月份并没有明显回落……”类似官方数据背离民众观感的现象由来已久,这次与颓靡之势的市场之间巨大的反差更让人感到忧虑,起落未明的上海楼市有很多事情都变得无法理解——泡沫既成事实,挤压也是舆情所向,继续高调“微涨”还有什么意义?   交易大幅萎缩、降价将成必然   交易量是反映楼市的一个风向标,体现了一种消费心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直接转嫁到价格市场中来。同样是来自政府监管部门——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

Read more

以诚相见 不欺买主


“对市场缺乏信心,对开发商缺乏信赖,对信息难辩真伪”,这是当下上海购房群体的典型心态。上海房产市场就这样不堪一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购房者疑虑接踵而来:房子到底值多少钱?开发商的利润究竟有多少? 是到开发商了重新定位的时候了。调整心态,不要再沉醉在过去的“好时光”,为调整房价作好准备,部分涨幅较大区域的房价一定要有大的下降幅度,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市场上抢得先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不欺买主”换得信赖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则《不欺买主》的典故,一位叫陆元方的宰相,想卖掉东京洛阳城里的一座私宅,前期手续都办妥了,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

Read more

降价见效 急跌将至


“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每一次发生在利益主角之间的博弈情节,也是经年累月的恶性竞争导演出的悲剧。持续在周期冗长、变数丛生的房地产领域的这场较量,购房者的耐心和对房价下跌的信心与日俱增。而开发商,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市场低迷的艰难岁月,他们期待的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淡化,但市场回暖的信号并未如期而至。有些开发商选择了“离去的智慧”——在买气散尽之前,率先降价处理房源,把实力投入到一个更有把握的机会,他们知道,晚了,也许将丧失再次翻盘的可能。 无量的价格如同“空中楼阁” 对于政府来说,房价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心态与公众情绪的“晴雨表”。房价过高让公共资源分配失衡,两...

Read more

期房vs现房:劣币驱除良币


优者胜,劣者汰。这条商业社会发展的铁律,却在过去近20年中国商品房进化历程中,遭遇到反淘汰的逆向选择,演绎着“劣币驱逐良币”现代版:低价值的“期房”销售一统天下,品质高的“现房”供应则成了凤毛麟角。如果说供需结构不合理、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购房心切追捧期房,也是无奈之举。那么在当下楼市,购房者日趋理性,开发商负起更多责任,并使卖现房渐成主流的话,对抑制楼市炒作,促进产业健康成长,使房价回归合理的价位,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现房销售杜绝“烂尾” 在铸币时代,英国人格雷欣发现,“当原来比较好的货币尚在流通的时候,又发行了新的低劣的货币,那么这种货币不仅会影响原来的良币,还会把...

Read more

2大促销新政:夺人眼球还是让利于民


面对当前惨淡的上海楼市,众多楼盘的让利优惠、降价销售、团购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妄图以此“自救”,殊不知这些招数在当今的购房者眼中已略显传统。如今,开放商的促销策划如果不能诚恳的落实购房者的利益,便不足以吸引他们的眼球。于是,近期上海楼市中出现了2大营销新模式“保价销售”和“无条件退房”。 新湖明珠城郑重承诺:从2005年9月8日至10月31日止,凡购买新湖明珠城房屋并按约定的付款方式支付全额房款(含银行按揭)的买受人,从购买之日起两年内享有对所购房屋无条件地继续保留或退房的选择权,若买受人在前述规定的期限内提出退房申请的。新湖公司在接到该书面申请的15日内退还买受人的购房款本金及利...

Read more

做个理性消费者


买房,是为了生活 文: 在房价日逐夜涨的日子里,购房者着急,急着去排队、急着去付款,哪怕与新房从未谋面,哪怕交房时货不对版,因为人家买我也要买,现在不买以后还会涨……而当房价随着宏观调控应声下落时,消费者却冷静地捂住钱包,怀疑、观望、沉默,企盼价格再创新低。近期,在一片降价声中,市场终于有了复苏的迹象,“买与不买”成了时下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事实上,整日在讲房价理性回归的同时,作为市场主体――普通消费者应该更多的进行反思,审视自己的心态和逻辑,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购房的意义。 惯性消费思维不合理 “买涨不买跌”这个中国式的消费模式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又一次得到了应验。开发商慎言...

Read more

降价的态度


降价的态度 降价是商品社会中最常见的事情,也是所有商品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符。大抵因为太熟悉习以为常的缘故。客观上,降价是商品销售中没有办法的法子,但凡,有点其他点子谁又愿意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呢?更何况降价也未必是一定会有效果。就在大伙对降价漠视,认为过季、款式、型号落伍的就该降价的时候,有一个久违的现象最近频繁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房子开始降价了而且降幅还不小,这让很多人感到了欢呼雀跃,是不是自己做梦也想有个窝的理想即将变为现实? 相信经常阅读本刊的读者是不会感到意外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最终还是要向价值靠拢的。房地产“新政”在给开发商当头棒...

Read more

新政效应触动房价底线


从中央七部委出台调控政策至今五个多月里,上海楼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市场供应量、成交量均表现疲软,供需双方对未来预期发生微妙的转变,市场进入观望期,开发商开始“捂盘”推迟新盘上市的时间,新盘价格依旧坚挺,但成交量大幅萎缩,二手房抛盘蜂涌而至。第二阶段,价格坚冰被打破,少数楼盘借活动名义变相降价,促进少数楼盘销售略有起色,但整体成交量持续低迷,市场观望氛围浓重。第三阶段,进入“金九银十”传统的销售旺季后,楼盘的供应量大幅增加,大量新开楼盘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以“低价”“平价”的姿态入市,高性价比自然吸引了买家跟随,呈现价格下跌,成交量有效放大的局面。反映不少开发商开始正视事实采取措施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