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钟光亚

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对哲学、社会学及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研究。原研究生导师。



QQ号993341112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二十一


原文: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  众甫之状哉  以此

 

译文:

  孔学所讲的德其表现之容貌,是惟一由玄妙的道所支配的。
  道生万物,其演化的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惟恍惟惚)。{现代物理学证实微观粒子运动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摸不着啊看不见啊(惚兮恍兮),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有其形象;看不见啊摸不着啊(恍兮惚兮),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有其物质(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二十


原文: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荒兮  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  其未兆  沌沌兮       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  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澹兮  其若海 ...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九


原文: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拒绝圣人的说教并抛弃他那一套智慧,民众得到的利益将会是百倍,拒绝虚伪的仁爱并抛弃那一套貌似慷慨的义气,民众自然就会恢复子孝父慈;拒绝投机取巧并放弃对私利的追逐,盗贼也就自然不会再有。
  如此三个方面都只是消极的文治,不足以解决社会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积极地令其民众知道应该遵守的行为归属:生活上要显见素净以保持朴质的本色,心灵上要少为私利冥想而做到寡其贪婪的欲望。
  绝弃圣人智慧所宣扬的仁义...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八


原文: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国家昏乱  有忠臣   

 

译文:

  大道(自然无为)被荒废后,才有所谓仁义这类主张出现;智慧(知识心术)出现之后,才有尔虞我诈这类大的虚伪存在;六亲(家族亲属)出现了不和睦,才有子孝父慈这类行为倡导出现;国家陷入昏乱(君臣混淆、政权动荡),才有忠臣显露出来。

 

点注:

  老子此篇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了社会、人际、家庭、政治等诸多关系,指出了对立面是相互转化的。这不以观察者的好恶为转移。
  此篇论述显然是针对儒学的主张,君君、臣臣父...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六


原文: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译文:

  心灵达到虚极(没有任何它想),置身固守静笃(不受任何干扰)。面对万物一起生长,我借以观察生命循环往复的变化。
  众物纷纭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然而都会自生自灭各归其根(生于道、归于道)。万物归根就叫做(道学专用术语,意指道本虚无清静,万物自灭也就归其虚无清静),也就...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五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  若冬涉川  犹兮  若畏四邻  俨兮  其若客  涣兮  其若释  敦兮  其若朴  旷兮  其若谷  混兮  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  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  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自古来善为行道的士人,微妙深奥的道术都通晓,深邃得常人都难以识别。正因为常人都难以识别,所以只能勉强地来描述他的容貌:
  他谨慎啊(如像豫兽一...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四


原文:

  视之不见  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译文:

  眼看不见,名曰夷(无形):耳听不到,名曰希(无声):手摸不着,名曰微(无物)。这三种情况无法去深究,所以应视它们混而为一(即道是无形、无声、无物的浑然一体)。
  它上面...

Read more

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三


原文: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  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和遭辱一样会受惊,然而这又会留下大的忧患给自身。
  何谓得宠和遭辱一样会受惊?因为受宠是卑下的事情,得到就会惊喜,失去就会惊惧,所以说得宠和遭辱一样都会受惊。
  何谓会留下大的忧患给自身?因为我所以有大的忧患,是由于我只顾自身。当我不只顾其自身,我会有什么忧患呢?(也不会因为宠辱而受惊)
...

Read more